一个从来没做过主的人,让他做一回主,他会觉得这是一件特别恐怖的事情。以前我就经常被这恐吓:你觉得这样不好,那样不好,那你说该怎么办?我想了半天也不想出来该怎么办。后来我知道了,如果是我自己做事,根本不会碰到这样的问题。我是一个特别谨慎的人,不敢计划人生的很多步,所以不会弄出很复杂的事情。复杂的事情没把别人蒙住,把我自己会先蒙住了。
我喜欢简单,喜欢明白,喜欢先做一件事,看到有结果了再计划下一件。反正人生就这么长,保证自己活着的时候有饭吃就可以了,挣得更多,又不是我就会活得更久。而且我就是一个小器,怎么设计也不会变成大器,那就接纳自己本来的样子,这样我会过得自在很多。
每个人活在这个世界上都在向外释放信息,你自己做什么做得最好,别人的印象,就是你释放出的信息。当我们还没有标签的时候,我们应该找一个自己喜欢愿意花很多时间在上面的事情来做。这是为了在没有任何人督促或者鼓励之下,依然能够竭尽全力地把它做好。因为你相信挖出一口井,大家都会有水喝,而不是你去石头上打孔有人喝彩就可以。纯粹的表演历时不会久,人生本就不长,谁都不会花时间去围观别人犯傻。
我现在发现经常在写作的时候冒出来各种各样的想法,我记不得每个想法都来自哪里。但我知道一定都在我读过的文字里。这些精神食粮,并不是一读,就直接进入我的思维里。而是在不断的书写过程中,它们才在我身体里扎根。
我也经常在听一些东西,或许是肾气不足,我听了以后基本啥都没记住,虽然我选择愿意听下去的东西,都是我感兴趣的。但它们就像浮萍,风一吹就不知道跑哪去了。所以,有益的东西,一定是先看,再记,再运用,一定是反复运用,其价值才体现出来。不过听了记不住的,就当是消遣。我们总要有一些无益的时间,供自己身体放松。
这和我们吃饭是一样的。吃进去,它并不是我们的气血,在胃里消和部分化,到小肠再化和吸收,只有按照我们身体的比例吸收进去能派上用场的那部分,才是我们的气血,然后才让我们变得聪明,动作敏捷。所以读再多书,就像吃很多饭,如果不温故,不运用,都只是变成大便拉出去了。
身体干净,才能思想清明。如今身体在不断变得干净的过程中,觉得自己的精神食粮真是太欠缺了。我不害怕发现自己问题多,问题多,说明活力足。一个没有问题的人,往往是一坛死水,阴阳不相遇,永远不会有火花。没有对比就不会有伤害。
现在要选择好书能量高的书看,就像瀑布,很高的打下来才有刻骨铭心的记忆。不过我不急,反正今生看的书又不一定今生用得上,但用上了就能帮助人。如果人死不是终结,我还能持续帮助更多的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