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想法简友广场散文
人人都可以成为圣人,可是成为圣人的却很少

人人都可以成为圣人,可是成为圣人的却很少

作者: 辣汤 | 来源:发表于2022-10-08 10:43 被阅读0次

    文|汤子

    学生问我,怎么理解王阳明的致良知?

    “良知”是“知是知非”,“致”是在生活中磨练,在行动中反思。“致良知”即在实际行动中实践良知,做到知行合一。

    在王阳明看来,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个良知,都有一个是非观,发现并践行自己的良知,人人都可以成为圣人。

    可是,现实中成为圣人的屈指可数。

    以唐山打人事件为例,打人者泯灭人性,丧失了良知,需要以法律彰显正义。如果用心学来改造他们,这个过程无疑是缓慢的,因为总体上来看,“致良知”更倾向于修养论,是人自我修养的途径,而修养具有很大的主观性,他不愿意修养,也就不存在反思与改造;他愿意修养,就会三省吾身,这事对不对,有没有意义,同时还要坚持。

    试问,有多少人能坚持知行合一呢?

    就像道不拾遗与拾金不昧,如果做到“致良知”,是该道不拾遗呢,还是应该拾金不昧?拾金不昧者大概有两个出发点:其一是急失主之所急,其二是担心自己不捡起来就会被他人捡起来占为己有。

    有多少人能拾金不昧呢?不信你试试,手机丢了,返回来的几率有多高?

    拾金不昧是少数人的修炼,如果全社会道德素质都高的话,大概就会是道不拾遗了。

    一个人的修养解决不了问题,圣人也解决不了问题,只有当全社会都进步了,良知就起作用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人人都可以成为圣人,可是成为圣人的却很少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umia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