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和米特尔曼提出的心理健康的十条标准被公认为是“最经典的标准”:
(1)充分的安全感;
(2)充分了解自己,并对自己的能力作适当的估价;
(3)生活的目标切合实际;
(4)与现实的环境保持接触;
(5)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
(6)具有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
(7)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8)适度的情绪表达与控制;
(9)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条件下,对个人的基本需要作恰当的满足;
(10)在集体要求的前提下,较好地发挥自己的个性。
也有心理专家给出这10条心理健康的判定标准:
1.心理活动强度:指对突然强大的精神刺激(突发的重大事件)的抵抗能力,越强越好。
2.心理活动耐受力:即长期忍受精神刺激的能力。比如售后服务人员,需要长期接到客户投诉电话,或者心理咨询师,俗称“情绪垃圾桶”,只有心理活动耐受力强的人才可以从事这些行业。
3.周期性节律:应规律而不易紊乱。开心固然好,但如果一个人一天24小时都处于开心、兴奋的状态,这也是不正常的。一年有四季变化,月有阴晴圆缺,人的心理状态也是有变化规律的,晚上的心理状态相对差一些,遇到烦心事自然会不开心,但是长期来看这个人的性格是稳定的。
4.意识水平:以注意力和记忆力品质的好坏为客观标准。与同龄人相比,如果不能很好地专注学习,工作时容易开小差,我们就要考虑自己是不是受不良情绪的干扰,或者长期处于心理亚健康。
5.暗示性:受外界的心理暗示不宜高。不要因为别人的一句话,自己的心情忽高忽低,要有稳定的自我认知和调节能力。
6.康复能力:受创伤后心理康复的速度。比如失恋后,短期内伤心欲绝、哭闹都属于正常的,但是如果之后再也不谈恋爱、不相信任何人,就需要做一些心理疏导了。
7.心理自控力:对自己行为、情绪、思维的控制能力。不顾周围环境、场合,随意发脾气的人,或者有些家长读了很多育儿书,道理都懂,但遇到事就是忍不住吼骂、甚至动手,这些都属于心理自控力较弱的人。
8.自信心:正确自我的认知能力。不是优秀的人才自信,是自信的人才可能优秀。研究证实一个人是否自信与他的社会成就、经济状况、学历没有关系,是与对自己的认识、认可密切相关的。
9.社会交往:一个人能否正常与人交往。人是群居动物,我们的心理压力大部分都是来自人际关系。
10.环境适应能力:主动适应环境心理水平较高,而消极适应较低。有些人遇到困难总会想着换个工作或学习环境,而不会想到提升自身能力,最后换来换去,发现没有一个环境是舒服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