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待钱的概念我没有太看重却打小就知道它很重要,可以影响个人甚至整个家庭的氛围。因此这样的环境造就出一个称得上是一个节俭的我,同时遵循着有多少钱办多大事儿。
再者就是我安全感的保守意识,与做事情的全力投入不同,我不大习惯将所有资金悉数投入,我要做到手有余粮,心中不慌,哪怕这余粮是微乎其微的。写到这里,想起了高三时候将所有钱都给了哥哥,竟然没有给自己留下丝毫余粮,才有了没有钱坐公交车的经历。原来一个人的原则都如系统一样存在后门,这个后门就是心中的软肋。
经历和性格让我对借钱有着抵触,一直也没给自己机会去借钱。有过两次工作上原因,需要一天周转,我都是毫不犹豫的把电话打给了哥哥,哥哥二话不说直接转账,而我一般都是第二天早早就转回过去。对这种操作我有底气,不会拖也不愿意拖。其他时候,穷就穷过。更重要的是我一般情况下不会让自己陷入断粮境界,不管情况再怎么糟糕。(说出这句话的时候,心中还是感恩的,“不管情况再怎么糟糕”也只是我经历过的,感谢那些我没有遇到的糟糕经历,感谢我的经历是平凡而正常的。)
被借钱的时候主动权是在自己,不管结果如何心理接受度比较容易。但借钱自己变为被动的一方,这个接受度就充满了不确定。因而在心理上我难以接受。体验攒贝的心情过后,我更加肯定自力更生的方向。而这种心理对理财和投资来说都是保守派,好在我并不参与金融理财。
当我对年度会员充满渴望时,非常急于攒够1880贝。东看看西看看也不够,不可避免了产生借贝的心理。这个心理活动是很有意思的过程,让我真实体验了一把借钱的感觉。逼真的感受到资金出现问题时我会如何处理和应对,事实证明,迈出那一步时极其艰难的。
相对于借钱,我更倾向于发挥自我的主观能动性,去争取挖掘更多的机会。就如攒贝,我努力寻找可以利用的手中资源,想办法去拓宽解决问题的渠道。最终我的解决办法仍是与自己和解。
差额的200贝在我投了两篇稿子后静待佳音,而这时候我对年度会员的渴望也转为平静。感谢这次经历为带来的神奇体验!
阿淼写于2021年5月6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