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小析》第二章《离骚》(1)

作者: 快乐人生老陈 | 来源:发表于2022-09-02 14:19 被阅读0次

杜甫在《天末怀李白》的诗末写道: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意思说,有才之人最易招忌,奸邪小人总巴望好人犯错。你与屈原命运相同,那就把包含你冤屈的诗章赠给汨罗。

李白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素有“诗仙”美誉,历来受人仰慕崇拜,但若说受人尊敬,他的分量甚至不及苏东坡,跟屈原相比,更差了等级。

我不想也无能在文学上给他俩排座位,我只知道李白仕途受挫后的眼里只有酒、诗和远方。他一生朋友很多,但“喜新厌旧”似乎永远是他的秉性之一。

就如杜甫与他之间。杜甫对这位比他大十一岁的前辈一向尊崇有加,花了无数笔墨来思念他、赞美他,但李白似乎不以为然。

李白志向高远,才气超然,以为自己是旷世之才,能在政坛一展拳脚,报效国家,其实他是眼高手低,根本就不是那块料。

屈原不同,身为楚国王族的他,无论智谋还是辩才,在楚国甚至在诸侯各国之间,也颇有声望的。

关键是最后的死法。李白之死据说有三种,分别是:醉死,病死和溺死。哪一种比得上屈原抱石自沉来得悲壮崇高,让世人痛彻心扉,以致后人专门为他设立了一个端午节日来祭拜他!

我想,这就是人格乃至悲剧的力量。

屈原(约公元前340或339年—公元前278年),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出生于楚国丹阳(今湖北宜昌)。芈姓,屈氏,名平,字原。早年受楚怀王信任,曾官至左徒、三闾大夫,兼管内政外交大事。提倡“美政”,主张对内举贤任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

因遭贵族排挤毁谤,被先后流放至汉北和沅湘流域。秦将白起攻破楚都郢(今湖北江陵)后,屈原自沉于汨罗江,以身殉国。

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浪漫主义的奠基人,“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开辟了“香草美人”的传统,被誉为“中华诗祖”、“辞赋之祖”。

“楚辞”是一种文学体裁,是屈原在南方民歌的基础上采用楚国方言创作的一种新的诗歌样式。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离骚》就是“楚辞”的代表作,后人也因此将“楚辞”与《诗经》中的“国风”并称为“风、骚” 。“风、骚”是中国诗歌史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优良传统的源头,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了极为重要深远的影响。

如果说《诗经》是一种各类乐器齐奏交汇于平原旷野中的群体合唱和和声共鸣,那么屈原代表的“楚辞”则是或婉转或高亢于悬崖峭壁间的独吟曲。

屈原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歌吟的新时代。

屈原的主要作品有《离骚》《九哥》《九章》《天问》等。其中《离骚》是屈原以自己的理想、遭遇、痛苦、热情以至整个生命所熔铸而成的宏伟诗篇,其中闪耀着鲜明的个性光辉,是屈原全部创作的重点。

屈原一生都在同腐朽的贵族势力作斗争。为了祖国,为了实现政治理想,他不惜奔走先后,多方疾呼。当他一再受到宵小排挤和迫害时,始终奋不顾身,与他们斗争到底,表现出九死无悔的大无畏气概。

在长期的流放岁月里,诗人没有一刻忘了祖国,没有一刻忘了忧国忧民。然而,朝廷听不到他的忧愤,不理会他的一腔忠贞,只一味沉浸在和秦的幻想中不能自拔。结果,最终换来的是虎狼之秦的重锤,直至覆国。

没有了国,哪有家?

于是,2300年前的一天,即农历五月初五,一个老者毅然跃入了汨罗江湍急的河水中······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诗词小析》第二章《离骚》(1)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uoen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