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0篇乡党第17】
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
【李敖译文】马厩烧了。孔子退朝回来,问:“伤人了吗?”后问马的情况。
【游梦僧译文】马厩烧了。孔子退朝回来,问:“伤人了吗?”不问马的情况。
【详解】本章就不列杨钱李三老的解了,因为这章简单,不会有错。但偏偏跑出个李敖,把“不”硬是解成“后”字。本僧不得不作文以正之。
李敖在他主持的电视节目《李敖有话说中》说:这里的“不问马”中的“不”字,不是否定的意思,是“然后”的意思。证据就是《论语》中的:“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松柏是不会凋谢的,所以这里的“后”做“不”讲。因此,“不”和“后”是意思互通的。
松柏并非不凋,松柏总体看起来四季常绿不假,然而每年也都会发新叶脱老叶。而且是新叶萌发时老叶才脱落,北方冬季天寒地冻,不适生长,新叶往往要等到来年开春天气湿暖时才萌发,这时老叶才脱落。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松柏的确是后凋的。孔子所言不假!
本僧是深有感知的。引用孔子的话说“吾少也贱”(当然,今也贱),小时候在农村,烧火用的是柴木,其中一种就是松柏的叶,每“片”叶由两根土黄色的长针组成,形状像毽子。山上的地下,满都是这针叶。松针叶非常容易想火,是生火的优质材料。
松柏给人以“不凋”的错觉,是因为它不像北方其他的植物一样,老叶呼啦地一下子全落了,然后光秃秃地过了冬天,到春天再长新叶而已。
所以,李敖这个大嘴巴说“松柏是不会凋谢的”,纯粹是无知。其实,最最最可能是他非无知,只是装作不知道,拿此说来哗众取宠而已。
再看南宋大儒朱熹的《论语集注》是怎么说的:非不爱马,然恐伤人之意多,故未暇问。盖贵人贱畜,理当如此。据此来看,这个“不”字引起的争论,由来已久,所以近千年前的朱大儒才有此一说。
但本僧不赞同《论语集注》的解释。本僧就纳闷了,为什么圣人就一定要“厩焚”后,必须要问马呢?!咱慢慢解构之。
孔子吃肉吗?答案是肯定的。《论语》就有孔子“鱼馁而肉败,不食”和“祭肉不出三日,出三日不食”记载。
那孔子吃肉时,会问“那猪被杀的时候,痛苦吗”?这问题问得很傻,咱问也问得很天真。两问一并,就是“很傻很天真”!但咱也傻傻地回答。
答案是:不会!《论语》【03八佾篇17】子贡欲去告朔之饩羊,子曰:“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因礼杀羊,孔子不心疼。那人要活着,吃点肉,又有可不可!
为什么不问马?《论语》一样有答案。【07述而篇16】孔子自云:“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马如浮云,来便来,走便走,问之何用!
所以,我不赞同《论语集注》说的“未暇问”!孔子不问,是因没必要问,不是“贵人事忙”。
那此章的意义何在呢?一者,恕人。没去查问为什么马厩失火了!再者,爱人。必问人且先问人。三者,无忧。不为财困(马便是财)!斯之方为君子之道、圣人之道!
是故,李敖之“‘不’即为‘后’”论可休矣!
【第10篇乡党第17原文】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
【游梦僧译文】马厩烧了。孔子退朝回来,问:“伤人了吗?”不问马的情况。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