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05篇公冶长第02】
子谓南容:“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于刑戮。”以其兄之子妻之。
【杨伯峻译文】孔子评论南容:“国家太平时,不会倒霉;国家混乱时,不会坐牢。”孔子把侄女嫁给了他。
【钱穆译文】孔子评价南容“国家有道,他是不会废弃的。国家无道,他也可免于刑戮。”把自己的侄女嫁了他。
【李泽厚译文】孔子说南容:“国家政治好,他不会被废弃;国家政治不好,他不会被关杀。”把自己的侄女嫁给了他。
【注】三大家基本情况:杨伯峻——代表老式的考据,更多文言文解释的传统视角;钱穆——代表台湾最高水平,更多历史学家和宋明理学的视角;李泽厚——代表大陆最高水平,更多哲学家和五四西学的视角。
【游梦僧直译】孔子评价南容:“政治清明之时,不会被弃用;政治黑暗之时,脱身于刑罚和杀戮。”把他(指孔子)哥哥的女儿嫁给了他(指南容)。
【游梦僧意译】孔子评价南容,说:“南容这个人,政治清明之时,因为他的为政能力强而不会被弃用;政治黑暗之时,即使面临牢狱之灾,也会因自己的正直清白,最终运用自己的智慧而能脱身于刑罚和杀戮,得以化险为夷。面对牢狱之灾而又能证明清白,更说明南容这个人智慧且品德高尚,为人正直无阿,为官公正严明!”把他(指孔子)哥哥的女儿嫁给了他(指南容)。
【详解】如果《论语》中谈及南容这个人的只有这么一句话的话,三位先生的解释,就没有问题,或者说找不出问题。但事实是《论语》中还有另一处谈及南容,而且与此句话息息相关。这句解不准确,就会导致另一句有严重的逻辑错误。而另一处的解又何反印证这一处的解。实际上,这句话,三位先生都没解对。这真不是本僧行狂言妄。各位可静心而读本文,和即将出品的下一篇文章,即会有“原来如此”之叹。
“废”从“广”,表示与房屋有关,本义“房子倾倒”,引申为“没有用的,失去效用的”。“不废”即“有用的,有效用的”。大儒朱熹所写的《论语集注》有言:“不废,言必见用也”,此言甚有理。所以“邦有道不废”意思是“政治清明而不失去效用”,理顺一点就是“政治清明不会被弃用”。这一小句,隐含了南容的一个优点:为政能力强。正因为其为政能力之强,方有“不会被弃用”,否则无德无能,何以见用?!这也是孔子要招他为侄婿的原因之一——能力强。
以此观之,杨老的“不会倒霉”没解对;钱李两老的“不会被废弃”解对了。

“免”,象形字,像人跪而戴冕。引伸为逃逸者皆谓之免。注意“跪”而戴“冕”,如一个人跪着(一般是面临不好的境况),但又戴冕受保护。即有“脱身、逃脱”的意思。可参考《论语》之【第02篇为政第03】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民免而无耻”,如果是直接“避免”,没有被(面临)收押审问过,根本就没人知道这个“民”被疑过,甚至有些连自己都不知道自己错了(这其实不奇怪,有些不懂法律的民众,自己犯了法也不自知的,大有人在),他有什么“耻与不耻”之说呢(此句将会另起一篇文章解释)?所以,这里的“免于刑戮”是“面对牢狱之灾而最后脱身于刑罚和杀戮”的意思。面对牢狱之灾而又能证明清白,更说明南容这个人有智慧且正直无阿,为官公正严明!这里隐含南容的一个长处就是“智慧和正直无阿”,这是德和智的体现,孔子要招他为侄婿的另一原因。
可能人有会问:“没见过哪里‘免’字有‘脱身、逃脱’的意思。你这是胡解吧?”其实古文里有些字,因为年代久远,都难知其原本的意思的,都是后人理解后,反推其意而得之。然后形成常解之意,以供他人取用。而一个字,甚至一段话的意思,不能从一而终地用一个解来解释,得结合上下文、语言环境,甚至于历史背景来分析。否则就会误解其意。比如,有人告诫你“(衣服)有多少穿多少!”,这句话,同一个人不同时段说出来,完全可以得出截然相反的意思来——如果在寒冷的冬天,他的意思是“尽量多穿以保暖”;如果在酷热的夏天,他的意思又会是“尽量少穿免得太热、累赘”。所以解释字句之意,还得“因地制宜”、“因时而变”!关键是把句意解释通达。
能力与德行均达到了一定的高度,这才是孔子看重南容的原因,故“以其兄之子妻之”。此处可用以这章印证:【第08篇泰伯第11】子曰:“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即使有周公这样的才能,如果“骄且吝”,孔子也是看不上的(“其余中足观也已”)。
何以见得南容是“面对牢狱之灾”而后“得证清白”的呢?这又得解释《论语》中另一处谈及“南容”这个人的章节了——【第11篇先进第06原文】南容三复白圭,孔子以其兄之子妻之。如此再解一章,本篇就过长了,所以本僧决定分而解之,两章一解,相互印证,便知其中之妙,敬请期待!
“刑”,本义为“对犯罪的处罚”;“戮”,《说文》戮,杀也。表示处以死刑。两者是处罚轻重的关系。
“废”和“免”两字是《论语》此章译解的关键字。通过以上探寻,直译之,得:“孔子评价南容:“政治清明之时,不会被弃用;政治黑暗之时,脱身于刑罚和杀戮。”把他(指孔子)哥哥的女儿嫁给了他(指南容)。”
本篇小注:《论语》一书,虽为孔子的弟子以及再传弟子多人记述,统合为一而成之,但全文均围绕孔子一人的言行而记之述之,所以,《论语》全文即为一体,互相呼应,彼此印证,浑然天成的。
【第11篇先进第06原文】子谓南容:“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于刑戮。”以其兄之子妻之。
【游梦僧直译】孔子评价南容:“政治清明之时,不会被弃用;政治黑暗之时,脱身于刑罚和杀戮。”把他(指孔子)哥哥的女儿嫁给了他(指南容)。
【游梦僧意译】孔子评价南容,说:“南容这个人,政治清明之时,因为他的为政能力强而不会被弃用;政治黑暗之时,即使面临牢狱之灾,也会因自己的正直清白,最终运用自己的智慧而能脱身于刑罚和杀戮,得以化险为夷。面对牢狱之灾而又能证明清白,更说明南容这个人智慧且品德高尚,为人正直无阿,为官公正严明!”把他(指孔子)哥哥的女儿嫁给了他(指南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