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田里的守望者》,周日随手打开一看,第一章开头的描写打动了我,这个痞子似的少年为什么被学校开除,后来又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很想看看接下来发生了什么,于是一口气读到了最后。
图片源自网络读着读着,觉得不知所云,16岁的少年霍尔顿,家庭条件优渥,因为不爱学习,在上层学校换了三四个,第四个学校潘西中学又因五门功课四门不及格而被开除,被开除后,历史老师安慰他,并且想给他讲一番大道理,他及时逃离。本来周三被开除,结果他却因为室友与他喜欢的女孩子约会而心烦意乱,与室友打一架后,及时收拾东西回到纽约。但不敢回家,在小旅馆里待着,看到了各种变态的事情,男女互喷口水,同性恋等,后来又约会前女友,以前的同学,老师。回家看妹妹、看以前的老师,又从同性恋老师家里逃离后想搭乘去西部的列车,后被妹妹挽留,描写了离校3天内各种心理活动及想到的人。
整篇写得很随意,感觉没有什么主题思想,主要是心理描写,看完才知道是意识流写法,把一个少年不想学习,叛逆,无聊,腻烦的心理描写得淋漓尽致,通过少年的心理活动讽刺了当时的社会,周围都是些假模假式的人,学校校长、室友、女朋友,他们都带了面罩,外面看上去光鲜亮丽,背地里实则龌龊、恶心。
刚开始不明白其实整本书的描写与麦田的守望者有什么关联,文中两次提到麦田的守望者,一次是霍尔顿听到一个陌生小女孩唱的,我在麦田里捉到了你的民谣。第二次是妹妹问他想要做什么的工作的时候,他说,想做麦田里的守望者,在麦田里捉到了你。看完整本书后明白了,霍尔顿被家里人要求好好读书,将来进耶鲁、常春藤名校、买凯迪拉克轿车,但是他却叛逆、不喜欢读书,有天马行空般的想象力,对现实社会的反感,让他想逃离到乡下,做孩子世界里的孩子王,在金黄色的麦田中守望着他们。这或许就是整本书要表达的意思。
每个人年轻的时候都有如霍尔顿一般的叛逆,在成长的过程中,有些人为了适应成人世界的规则,不断地向现实妥协。作者塞格林在创作了《麦田的守望者》一举成名后,仅接受过一次采访,后来隐居山林,一直从事写作,但是出版作品寥寥,霍尔顿身上有他的影子,他也是成年后的霍尔顿,用傲慢和不屑包裹着自己,成为了精神世界的守望者。
没有接触意识流小说的人,可能不一定能够看得下去,因为都是大段的平铺直叙的心理活动描写,而且整篇有很多中学生式的口头脏话,可能同龄的年轻人读会更有同感,但是经典就是经典,无论何时,它都能引发人们更多的思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