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分析第二周

作者: 周某某2019 | 来源:发表于2018-12-22 17:37 被阅读37次

    题目

    运用至少两种实践策略,形成对「心理学」或自己感兴趣领域的全局认识,记录探索过程,完成一份信息分析报告。

    注意:使用的实践策略中须包含「批量下载 1000 篇论文」。

    标题 对女性丧偶的最小全局认识

    目录

    • 摘要
    • 背景
    • 分析过程

    摘要

    运用至少两种实践策略,形成对「心理学」或自己感兴趣领域的全局认识,记录探索过程,完成一份信息分析报告。

    对心理学感兴趣,但自己当下更想要知道的是对女性丧偶社会问题的研究情况,整个社会是如何应对这个社会问题,如何让丧偶女性更好地生活,尤其是丧偶女性老年人更好的生活,因为,这是我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背景

    中国在建国之后,从一开始的赞成节育,到后来的一胎化和独女户等等,再回到近年重新放开的生育政策,由于人口控制造成的很多社会结构问题,也同样反映在女性丧偶等问题上,在中国知网中搜索“女性丧偶”,还没有相对应的英文翻译。

    这是其中的一个例句:

    The investigation on the marital,family and health status of the aged in anurban area of Beijing showed that the majority(71.1%) of them were presently married. Among the widowed eldly,increased with aging,females were three times as many as males.
    对北京市城区老年人婚姻、家庭状况调查表明,71.1%老人在婚,丧偶老人占28.9%,女性丧偶者是男性的三倍,随年龄增长丧偶者明显增多。

    在中国知网知识元搜索女性丧偶如下:


    知识元检索

    得到答案,知网将相关的论文摘要直接给出,女性丧偶相关的关键词有:女性丧偶老年人,老年人丧偶,由于现实原因,女性收到更多的社会限制,未来几十年的生活如何更好安排,是我想在本次探索中了解到的。

    知网问答

    分析过程

    作为一个学渣,在一开始,还是先依样画葫芦,按照课程中的步骤实践策略来了解这个领域。(不强求对学科领域做很深的解释,尽量使用课程中的实践策略。)

    学术信息分布规律 (下载论文,以及搜索过程中关注时间、空间)

    目的是形成某个学科的全局认识,全局认识解决的是获取学术信息速度的问题,根据课程内容信息分析的最小全局认识是「时空变量关系」。从时间、空间和变量关系来理解某一学科。具体的目的是:
    时间维度:把握学科的时间周期、发展脉络和关键节点
    空间维度:把握少数聚集高质量信息的场景,比如高质量社群网站、权威机构、创新机构等
    变量关系:了解不同载体信息结构比如图书、论文,解构文本,快速获取信息。
    引自:蜿嫣同学

    从现实问题到学科信息

    利用课程卡包中从现实问题到学科信息的相关实践策略,找到对应的学科信息。

    1、利用搜索引擎,检索可能学科

    在谷歌中搜索“女性丧偶 学科”得到如下结果

    image.png

    依次点开,女性研究、丧偶女性在生活空间的再形塑过程以及果壳的文章。

    image.png

    发现,丧偶女性这一篇论文在台湾是属于地理学系,网站本身可以列入信息分析工具清单,这是台湾博硕士论文知识价值系统。

    了解台湾博士硕士的论文学科系统。


    image.png

    相信女性丧偶问题背后的主学科不是地理学,而是社会及行为科学学科,点击社会学类,可以看到性别研究所,应用社会学系,未来与乐活产业学系,这些学科都应该挺有意思的。


    image.png

    继续点开果壳的文章,这类媒体文章管用的举例子、举例子,甩“某某效应”,让人觉得干货满满的,我们来看,他举了什么例子:

    image.png

    1930年,年轻的美国小伙康格尔(JD Conger)向他的妻子欧普拉(Opal)发誓:没有她,他也无法活下去。81年后,97岁的老太太欧普拉在美国加州去世。48小时之后,康格尔也跟随她去了,享年101岁。他们的故事被传为一段凄美动人的爱情传奇,让人相信所谓“生死不离”其实真的存在。

    这叫寡居效应 ,文章标题中提到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受该效应影响,并且给出相应的期刊论文:2011年1月发表《流行病学》(Epidemiology)杂志上的文章《独居是否会增加死亡风险?》(Does widowhood increase mortality risk?)。

    文章最重要的应该就是这篇论文的作者以及该期刊是否是核心期刊。

    人名卡: Paul J. Boyle
    简介:Dr. Paul Boyle is national director of the American Humane Conservation program. He is an executive scientist with 40 years of knowledge and experience. Dr. Boyle served nine years as senior vice president for Conservation & Education at the Association of Zoos & Aquariums (AZA), which manages the accreditation of zoological institutions serving 200 million people annually. He led research seeking ways to apply social science findings to expand the impact of public engagement in conservation, developed policies, and forged partnerships to increase the success of species conservation, and advanced animal care and welfare standards.

    谷歌学术中,没有找到论文作者Paul J. Boyle的页面,不知道他的被引数是多少,但是找到了论文合作者Dr Zhiqiang Feng


    image.png

    在信息的海洋中遨游了一个钟了好像,要回到标题中说的目的来,从搜索引擎去找到问题背后的学科。

    问题:在搜索引擎中,如何更精准地找到自己想要的信息呢?

    或者,在搜索引擎里的时间,本来就是这一种感觉,继续往下

    2、利用通识读物获取学科信息

    在课程推荐的经济学人、纽约时报、TED中均为找到直接命中关键词的文章或视频,但是,女性丧偶问题,应该可以归类为女性心理健康、社会学、发展心理学等学科。

    在豆瓣中搜索“女性丧偶”,没有返回,修改搜索关键词“丧偶”,返回如下:


    image.png image.png

    豆瓣没有给出目录,谷歌搜索目录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問題背景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第三節 研究的重要意義
    第二章 文獻探討——相關的理論概念與研究報告
    第一節 符號互動論的概念與應用
    第二節 情感依附理論的概念與應用
    第三節 中國人的死亡觀念
    第四節 失落、喪親、悲傷與哀悼的意義
    第五節 社會支持網絡的概念
    第六節 心理適應的理論與概念
    第七節 定性研究中的敘說分析法
    第八節 相關的研究報告與文獻
    第九節 總結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一節 研究方法的選擇
    第二節 研究樣本的來源
    第三節 資料搜集的程序
    第四節 研究過程與資料分析的步驟
    第五節 研究結果與分析報告的撰寫
    第六節 本書研究的限制
    第四章 受訪婦女的基本資料與喪偶前的生活背景分析
    第一節 受訪婦女的基本資料分析
    第二節 成長背景與個人物質
    第三節 婚姻生活
    第四節 親子關系與社會網絡的互動情形
    第五節 經歷丈夫的臨終
    第六節 總結與分析
    第五章 受訪婦女喪偶後各項事宜的安排與適應狀況
    第一節 喪葬事宜的處理
    第二節 生活狀況與社會支持網絡
    第三節 喪偶的悲傷反應
    第四節 適應策略與過程
    第五節 自我概念與價值觀
    第六節 生命主題
    第七節 總結與分析
    第六章 討論與建議
    第一節 討論
    第二節 建議
    參考文獻

    作者:林娟芬 是一位社会学专业出生,本书最早发布在《神学与教会》当中,最终,丧偶问题,需要由社会工作者来解决,这也许是未来的一个方向,神学也是关心人类生与死话题的学科。

    image.png
    image.png

    而且,在豆瓣中搜索丧偶,唯一的一本关于丧偶的中文界出版的书籍也是关于女性丧偶的图书,我想在未来几十年中的中国,由于计划生育以及人口老龄化以及人口平均寿命的增长,女性丧偶问题将是一个持久性的问题。

    那么,应该怎么办呢?我还不知道,国家有针对这一群体做相应的社会工作或者经济扶持吗?如果一个家庭只有一个孩子,而这个孩子又在外地工作生活,那么,家中的母亲又不愿意离开故土来到新的城市生活怎么办?

    广州图书馆在馆

    在百度学术中搜索 林娟芬,搜索出相似论文


    image.png

    每一篇论文的关键词有: 丧偶老年妇女 老龄女性化 女性主义关怀伦理
    老年妇女 老年人 丧偶 同居 婚姻问题 生活事件 抑郁情绪 家务劳动 疾病关系 老年男性
    老年丧偶妇女 生活适应 叙事分析 社会工作

    3、通过学科分类标准,定为问题背后的学科。

    通过在标准中搜索,老年、社会工作得出以下学科名称,可以看到社会学中有专门的妇女问题研究,百度搜索“妇女社会学”,也是一个学科分类。

    image.png

    通过谷歌学术,搜索social work,找到该领域前20出版物,想要了解社会工作的更前言信息,可以在这些刊物中查看了解。

    image.png

    以上作为第一次搜索“女性丧偶”、“社会工作”、“社会学”等信息,找到了一本2007年出版的台湾原著图书,以及在这方面的论文作者,但是还需要通过信息分布规律交叉验证最终要深入那一部分信息。

    接下来,课程最重要的部分,批量下载1000篇论文。

    批量下载1000篇论文

    打开中国知网,进入高级搜索,点击社会科学2辑,点击社会学及统计学,搜索博士论文,给出1153篇论文,符合课程的“千篇一律”,问题:为什么博士论文搜索出正好差不多是1000篇呢?会不会其他二级学科,也会有这样的数量分布。

    按照课程步骤,下载导出1153篇论文,1153篇论文安静地躺在桌面上,等待分析。


    论文

    在谷歌学术中,再次搜索“Social Work”,发现整个研究领域,对于Child的期刊很多,可以看出,学术界对老年人的研究偏少,对儿童的研究更多,毕竟孩子的人生很长,而老年人都已经步入人生的最后时期,难道意义不大吗?

    image.png

    下载了1000篇论文,但是也要知道,发表在哪些期刊上的论文更有价值,以下是社会学及统计学类目下的核心期刊。

    批量阅读100篇论文

    论文已经在Zotero中,接下来应该如何利用工具来获取学科的全局认识呢?

    1153篇论文

    1、分析不同时期论文数量

    image.png

    2、分析不同时期论文主题

    选择不同时期的论文,创建引文目录

    image.png

    摘选2000-2005年
    毕天云. 《社会福利场域的惯习》, 2003年.
    曹文明. 《城市广场的人文研究》, 2005年.
    曹子玮. 《樊援的绳索》, 2002年.
    沈金华. 《走向新的社会集约和博弈》, 2005年.
    沈立新. 《转型期中国社会矛盾研究——以上海地区为例》, 2004年.
    陈军科. 《当代社会发展:人的解放与文化自觉》, 2001年.
    陈俊龙. 《非营利组织的绩效管理》, 2003年.
    陈秋玲. 《区域社会资本:开发区发展的目标与路径依赖》, 2005年.
    陈伟东. 《城市社区自治研究》, 2003年.
    崔红志. 《转型时期我国农民养老问题探析》, 2002年.
    崔敬昊. 《北京胡同的社会文化变迁与旅游开发》, 2003年.
    单菁菁. 《城市社区情感研究》, 2003年.
    单艺斌. 《妇女社会地位评价方法研究》, 2000年.
    邓泉国. 《中国城市社区居民自治》, 2003年.
    丁美东. 《非营利组织及其价格机制研究》, 2003年.
    董海荣. 《社会学视角的社区自然资源管理研究》, 2005年.
    董宪军. 《生态城市研究》, 2000年.
    冯必扬. 《来自竞争的风险》, 2000年.
    高永平. 《平安村的财产继承》, 2005年.
    公维才. 《论中国农民养老保障的社会化》, 2005年.
    郭强. 《知识与行动:一种结构性关联》, 2005年.
    韩文丽. 《当代中国人口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的风险分析与道路选择》, 2002年.
    何小忠. 《青少年偶像崇拜与教育》, 2005年.
    何玉兴. 《社会群体沟通平衡问题学理资源探析》, 2000年.
    贺寨平. 《农村老年人社会支持网》, 2001年.
    胡红生. 《社会心态论》, 2004年.
    胡晓红. 《走向自由和谐的两性关系》, 2004年.
    奂平清. 《华北乡村集市变迁与社会结构转型》, 2005年.
    黄先耀. 《初级市场的形成与农村社会变迁》, 2003年.
    黄志宏. 《〈城市居住区空间结构模式的演变〉》, 2005年.
    黄忠怀. 《空间重构与社会再造》, 2005年.
    纪晓岚. 《论城市本质》, 2001年.
    姜永宏. 《工业化与中国养老金制度》, 2001年.
    蓝宇蕴. 《都市里的村庄》, 2003年.
    乐宜仁. 《银行危机的社会学解释》, 2002年.
    李炳全. 《人性彰显和人文精神的回归与复兴》, 2004年.
    李朝辉. 《浅层文化中断与深层文化中断》, 2004年.
    李冬莉. 《社会转型与HIV高危险行为:甘肃戒毒所的调查与研究》, 2003年.
    李光勇. 《东亚社会保障制度的制度主义分析》, 2002年.
    李鸿. 《现实社会结构观与西方社会结构理论批判》, 2005年.
    李俊奎. 《当代中国社会利益结构变迁研究》, 2004年.
    李琼. 《冲突的构成及其边界》, 2005年.
    李姗泽. 《生育文化的田野调查与教育内涵分析》, 2003年.
    梁栋. 《网络组织的兴起》, 2002年.
    梁光严. 《全球化、知识经济与中关村学习机制的形成》, 2001年.
    刘德恩. 《职员阶层的兴起》, 2004年.
    刘晶. 《城市居家老人生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2005年.
    刘伟德. 《我国人口城市化水平对就业率影响及政策研究》, 2001年.
    刘源. 《文化生存与生态保护——以长江源头唐乡为例》, 2004年.
    刘志英. 《社会保障与贫富差距研究》, 2004年.
    卢斌. 《当代中国社会各利益群体分析》, 2004年.
    卢海元. 《实物换保障:完善城镇化机制的政策选择》, 2002年.
    吕卓红. 《川西茶馆:作为公共空间的生成和变迁》, 2003年.
    罗淳. 《从老龄化到高龄化》, 2000年.
    罗秋立. 《历史唯物主义与社会人类学批判》, 2005年.
    马春华. 《市场化与中国农村家庭的性别关系》, 2003年.
    马和民. 《社会化危机及其出路》, 2003年.
    马士斌. 《职业维度的生涯历程研究》, 2005年.
    马威. 《北方蒙汉边际地区的轮养制研究》, 2005年.
    牛喜霞. 《农村土地交易中社会资本运作研究》, 2005年.
    彭兆荣. 《仪式谱系:文学人类学的一个视野》, 2002年.
    秦海霞. 《关系网络的建构:私营企业主的行动逻辑》, 2005年.
    秦琴. 《当代乡村社会中的“社会资本”研究》, 2005年.
    任慧颖. 《非营利组织的社会行动与第三领域的建构》, 2005年.
    阮静. 《中西方人“社会性”比较研究》, 2005年.
    石峰. 《组织参与的力量性与缺失性替补》, 2005年.
    苏春艳. 《社会网络与职业获得》, 2005年.
    王翀. 《当前我国城市社区公共空间构成与管理研究》, 2005年.
    王放. 《论中国城市化》, 1999年.
    王寒松. 《当代文化冲突与青年文化思潮》, 1997年.
    王润平. 《当代中国家庭变迁中的文化传承问题》, 2004年.
    王维国. 《协调发展的理论与方法研究》, 1998年.
    王跃生. 《1930-1990:华北农村婚姻家庭变动研究》, 2002年.
    王振龙. 《统计哲学思考》, 2001年.
    吴怀连. 《边缘性:中国社会结构性质分析,以重庆·合川市为例》, 2000年.
    吴克昌. 《我国城市社区民主自治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2005年.
    吴晓东. 《中国农村养老的经济分析》, 2002年.
    吴玉军. 《非确定性与现代人的生存》, 2005年.
    谢建华. 《中国老龄产业发展的理论与政策问题研究》, 2003年.
    邢占军. 《中国城市居民主观幸福感量表的编制研究》, 2003年.
    徐冰. 《两面性与真诚性》, 2003年.
    徐君. 《街道职能社会化研究》, 2004年.
    徐绍刚. 《个性解放新论》, 2000年.
    徐新. 《二十世纪无锡地区望族的权力实践》, 2005年.
    许毅. 《性定向研究》, 2004年.
    杨翌. 《艾滋病相关耻辱和歧视的现状及其影响的探索性研究》, 2004年.
    杨跃. 《理性与躁动》, 2004年.
    尹维真. 《论社区建设中的城市基层管理体制创新》, 2002年.
    应星. 《从“讨个说法”到“摆平理顺”》, 2000年.
    于剑波. 《企业行动者的社会资本与社会成本》, 2001年.
    于泳红. 《职业生涯决策整合模型研究》, 2004年.
    俞海山. 《消费外部性的经济学、人口学分析》, 2005年.
    张宏宏. 《平地女性与山地女性》, 2003年.
    张虎祥. 《社区治理与权力秩序的重构》, 2005年.
    张华志. 《第二家庭—家族企业的人类学研究》, 2003年.
    张林江. 《围绕农村土地的权力博弈》, 2003年.
    张缨. 《信任、契约及其规制》, 2001年.
    张咏. 《认同与发展——一个边疆汉人移民社区的文化研究》, 2004年.
    章益国. 《论儒家资本主义学说》, 2003年.
    赵梅. 《婚姻冲突及其对青春期子女的影响》, 2005年.
    赵延东. 《下岗职工的社会资本与再就业》, 2001年.
    周波. 《城市公共空间的历史演变》, 2005年.
    周红云. 《村级治理中的社会资本因素分析——对山东C县和湖北G市等地若干村落的实证研究》, 2004年.
    朱毅. 《城市社区管理理论与实践研究》, 2005年.
    宗明. 《秩序重构的组织社会学分析》, 2005年.
    邹珺. 《合作医疗的制度分析》, 2003年.

    找到被引数最多的论文

    image.png

    最新发表的论文

    image.png

    最早的三篇论文

    image.png

    使用中国知网在线获取知识图谱

    在上文中提到的社会学与统计学博士论文的中国知网中,筛选被引前200篇文章,利用知网提供的在线分析工具

    image.png

    社会学是在21世纪初才在中国开始发展,近些年的论文数有下降,最多的是在05年到12年。社会转型、社区建设、社会资本、社交网络是社会学的主要关键词。

    image.png image.png

    国内在社会学博士论文中,发表两篇论文的只有一个人,叫袁松,吉林大学、华中师范、华东师范、华中科技、中南、南开大学比较多产。

    image.png

    使用citespace绘制知识图谱

    最后,解释为什么要了解这个主题,并且,了解知道,我们可以做什么?

    changelog:2018年12月22日 初稿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信息分析第二周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usik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