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像一个巨大的迷宫
从江面到山顶,
城市沿着一定的坡度徐徐展开
脚手架般的骨架,
支撑着城市的桥梁、道路、建筑,
一层摞着一层。
每一层里,
似乎都有人在忙碌或休闲。
在上百米的高度落差中,
充满了城市的无数细节。
(重庆2号线李子坝站,轻轨每天上演空中飞驰,穿屋越壑,游人们聚集在附近的马路边,等着见证轻轨穿楼的画面。 摄影@许伟明)
关于这个城市的谜太多了,
在你以为你已对这个逐渐熟稔从容时,
你很快会陡然一些让你吃惊的细节,
你会发出初来乍到时的感慨,
“我靠,这么神奇”。
于是你又陷入了一阵疑惑,
重庆究竟是怎样的一座城市呢。
1.
所谓“巴山蜀水”
重庆最不缺的是山
北有大巴山
东有巫山
东南有武陵山
南有大娄山
(重庆主城区位于四川盘地的西南边缘。和成都平原的安逸相比,山城重庆多了一份野性。制图@这和那,底图来自@mapbox)
嘉陵江发源于秦岭,
穿越川北来到重庆汇入长江
(在两江交汇的地带中,山、江、城,共生共处。制图@这和那,底图来自@mapbox)
山的挺拔,江的切割,
造成了极大的落差,
重庆就在落差之中生长着
城市在江滨,也在山中
于是重庆的建筑,
都处在某一个坡度上,
高高的支柱不断向上延伸,
支撑着好几个不同的平面
你在公路上行走,
往往公路的下边又是一排房子
再下边又有一条公路
最最的下边就来到了江滨。
(洪崖洞传统民俗街区,上边是高耸的摩天大楼,前方是穿行而过的高架路桥,下边还有一层层的商铺和停车场,再往下才是江。摄影@许伟明)
(重庆棒棒军,因山城水运而生,来自农村的搬运工靠肩挑背负打天下。如今棒棒军已逐步消失,逐渐退到重庆人的集体记忆。摄影@重庆崽儿-Tony)
2.
从嘉陵江的一边,
看另一边的城市,
从江滨一路支撑起来的支柱,
很像是大型的脚手架
城市就这样一层层地摞上去
如果你是一个外地人
不知道会不会像我一样
担心最底层的支架能不能受力
但是桥让重庆变得轻盈起来,
那么多桥,无需那么多支架支撑就能横跨宽阔的江面
当然,桥既成了江滨的风景,
也成了观看江滨的观景点了
(重庆有“桥都”之称,嘉陵江上的桥,构造了重庆独特的城市景观; 摄影@刘靖霆)
(桥让重庆变得轻盈起来,纵横穿越在江面上的桥,是江滨风景的重要部分; 摄影@刘靖霆)
(黄桷湾立交,那么多层的弯弯绕哇哦,即便有导航,对外来司机来说也是很挑战;图片@网络)
(跨越长江的索道,并不是旅游设施,而是重庆城市公交的一部分;图片@网络)
轻轨是另一种桥,
一种漫长的、不间断的桥
轻轨像一个轻快的梭子,
滑行于城市不同的横切面之间
(有时,轻轨滑过头顶的上空;有时,滑过山体之内;有时,滑过居民的窗下。图片@网络)
(轻轨2号线李子坝站,轻轨从人们头顶开过,自一栋居民楼层中间穿楼而过。 摄影@许伟明)
轻轨和桥一样,
它也是城市的风景,
也是观看城市风景的平台。
(轻轨2号线有很长一段路沿着嘉陵江沿岸伸展,沿途很多站台,都是观看嘉陵江景观的好地方。 摄影@许伟明)
3.
无处不在的悬空感,
以及那种罕见的轻盈,
可能会让你觉得重庆并不接地气。
但还有哪座城市,
会像重庆这般接地气呢。
重庆人似乎人人都是生活家,
他们会吃、会玩,
他们主导着这个城市的口味,
如果你怕辣的话,
你大概率在重庆很难过的愉快。
有人说重庆像火锅一样热情,
但我却觉得重庆其实更像是一个火锅汤底,
任什么外地的食材来到这里,
都能成为重庆特有的风味。
(大街小巷的红锅汤一翻滚,你就闻到“人间烟火”的本来味道了。 摄影@许伟明)
在很多城市,
我们需要在外地人中找本地人
但在重庆,
我们需要在本地人里找外地人
尾声上扬的重庆话,
会淹没其它声音;
在游客集聚的地方的一个转角,
你会看到本地人各有自己的精彩,
城市还是他们的。
(夏天的重庆是火炉,人们正在水中打麻将,似乎每年酷暑都能看到这类新闻。 图片@网络 )
长江是重庆文化的重要底色,
也是与外部沟通的最重要通道,
她塑造了重庆的兼容性和丰富性。
(重庆的川江号子,记录了巴山蜀水的艰辛,但随着三峡大坝的建设和交通改善,如今仅存为表演的形式。 图片@网络 )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荣昌夏布传承人李俭康,祖上是“填四川”的广东客家人。至今在荣昌石田村一带,保留着客家的语言和织夏布的技艺;摄影@许伟明)
今天,重庆正在发生着变化,
但只要去走一走那些桥、路和阶梯,
就会发现这山和江,
仍在塑造着这座城市
- 关注这和那,了解更多人文地理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