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丹思心舞
一、迈向创作之路(引导)
1.梳理内倾性写作和外倾性写作的关系
内倾性写作强调顺应内心的感受去书写,不等于完全扼杀想要展示自己的愿望,甚至可以说,想要展示自己的成果,本身也是一种内心的感受。如果个人的表达性书写形成的作品能够被展示、被看见,既有“免于孤寂”的作用,又有跨时空的连接作用。
就像我们读前人流传下来的名著,或者读着不同地域、文化的同时代人的作品,我们仿佛穿越了时空的限制,在进行对话。同样的,如果我们自己的作品能够分享出去,就能突破我们通常在“邓巴数”150人的“村落”范围的交往(牛津大学人类学家邓巴提出,人类拥有稳定社交网络的人数接近150人,超过的人数令个体难以去处理和维系关系),让成倍地扩大你被他人“看到”的机会成为可能,互联网的发展已经在技术上支持了这种可能性。
文字本身具有外倾性功能,但好的文字都发乎内心,如果牺牲内心感受去迎合外界的流行则是本末倒置。所以内倾性书写是一个基础和前提。
2.保持本源,不忘初心
创造性写作并不是突兀的转变画风,反而,我们要在世俗巨大的喧嚣声中保持能够聆听内心的能力,这是非常宝贵的资源,也是写作的初心或者起点。
这里引入一个新的概念,叫“写作的密度”,即在某个写作单元中,呈现的信息的多寡,写作者可以根据表达的需要,选择向下细分展开,或者向上凝练概括。
我们主张的原则是先简单再复杂,先具体再抽象,从自己能够驾驭的程度入手,一点一点开拓领土,从原本的舒适区向外扩张和探索。
3.锤炼写作技巧
可能其他的写作班会更强调和更多教授技巧,但我们的忠告是无论学习多少技巧,要不忘初心,始终呵护所有创造力的源泉在于你的内心世界,潜意识的土壤,潜意识的海洋,才是一切的根本。
外倾性写作以目的明确地以创造能够流传的作品为目的,会选择环境允许的主题;内倾性写作可以抛开这层枷锁,先在自己的眼前能够得以表达。技巧可以学,但前提是建立在坚持写、坚持表达内心的基础上。
个人评注:
第一段梳理了两者的关系,其实后面两段还是强调创作中要坚持表达内心世界的初心,发散的部分又有些拼凑的感觉了。
二、作业和分享
在所有你书写的片段中(不仅限于本次的课程作业),找到一段你自己认为比较满意的文字,与朋友分享,无论对方给了你什么反馈,把你内心浮现的感受写下来。
正好,前两天,我在简书上发布了一篇文章,尝试将一些个人性的表达分享于众。虽然是跟我现在与一位程序员合作推广的小程序有关,却是从我与他合作一个多月的心路历程着手,表达了我的个人感受,也表达了我们业务合作上共同的理念和价值观。
此文发表后,一天之内,达到了5000+阅读量,被推上了的简书文章榜首。一些使用了我们小程序的用户表达了对我们更多的理解,让我感到很欣慰。也回想起前些日子,在小程序的用户交流群提到开发人自己扛了服务器等成本,不少群友纷纷主张众筹,让一直不好意思开口的小程序主人基本收回了服务器的成本,还有用户也表达了贡献自己的力量,很是让人感动。
更深一层,这篇文章表达的心声,之前我是有顾虑公之于众的,担心被熟悉的亲朋好友批评不务正业,担心被用户嘲笑“煽情”,但是,当我试着发布出去后,发现自己的担心是多余的。这让我对这个营的第三节课“扫除批评”,尤其感恩!这是一次突破性的体验。
这也验证了本节引导中所说的内倾性书写与外倾性写作可以完美结合,以内倾为始、外倾获得反馈、再完成向内的循环:“内心性写作强调顺应内心的感受去书写,不等于完全扼杀想要展示自己的愿望,甚至可以说,想要展示自己的成果,本身也是一种内心的感受。”
完工花絮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