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传习录》辟义(1)

《传习录》辟义(1)

作者: 藥王子 | 来源:发表于2017-12-22 07:55 被阅读0次

    〔1〕爱问:“‘在亲民’,朱子谓当作新民。后章‘作新民’之文似亦有据。先生以为宜从旧本‘作亲民’,亦有所据否?”先生曰:“‘作新民’之‘新’,是自新之民,与‘在新民’之‘新’不同。此岂足为据?‘作’字却与‘亲’字相对。然非‘亲’字义。下面治国平天下处,皆于‘新’字无发明。如云‘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如保赤子’。‘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之类’。皆是‘亲’字意。‘亲民’犹孟子‘亲亲仁民’之谓。亲之即仁之也。百姓不亲,舜使契为司徒,敬敷五教,所以亲之也。尧典‘克明峻德’便是‘明明德’。‘以亲九族’,至‘平章协和’,便是‘亲民’,便是‘明明德于天下’。又如孔子言‘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便是‘明明德’。‘安百姓’便是‘亲民’。说亲民便是兼教养意。说新民便觉偏了。”


    ▲辟义: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出自于《大学》。阳明之学也好,朱熹之学也罢,实际都是本于《大学》。只是其间的所见有所不同,所以对于《大学》的阐释发明便有不同。

    一般都将《大学》与《中庸》放在一起说,实际上,两者根本上属于不同体系。谈到《大学》,通常都会说是“大人之学”,这种理解虽然简单,却基本上是对的。那么,《中庸》则是君子之学。君子之学不同于大人之学,正如同佛教中菩萨乘的修行不同于声闻乘的修行,发心不同、路径不同、结果也不同。所谓“大人之学”,极其所至,是到达“大人”的境界。而“君子之学”,极其所至,则是到达“君”的境界。此处需要善加领会。

    尅实而言,后世所传的儒学大部分都是落在“大人之学”的境界上,少有从“君子之学”来发明的。朱熹与王阳明也概莫能外。

    针对“在亲民”这一句话,朱熹所解落于一边,阳明所解又落一边。

    阳明说“下面治国平天下处,皆于‘新’字无发明”,是真无发明吗?只恐怕阳明不但并未见到“治国平天下”一段气象,也未曾真实见到这一个“新”字。按照朱熹解读,所谓“新民”,也就是“使民新”,相当于开发民智、提升民德、淳化民风,这不正是“治国平天下”的题中应有之义?因此,说“无发明”是不确切的。

    然而,回到文本来说,则王阳明以为应当还其本来面目,即按照“在亲民”来解读还是正确的。按照“在新民”解读,虽然也可以通,但是偏重于对“民”的改造,而“在亲民”则更侧重于对自己修养的完善,与“明明德”对自己心性的开发、以及“止于至善”对自己德性的成就一以贯之。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传习录》辟义(1)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uxtg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