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麦种

作者: 孟夏闰月闻麦香 | 来源:发表于2019-03-17 23:35 被阅读0次

      那一年,阿花家的麦子大丰收,说是“大丰收”,其实就是在城北的亲戚家要了30斤新麦种,种了一亩地,当年亩产达到800斤,那在当时可是最高产。

      八十年代的农村,生产力比较地低下,割麦,打场,摘棉花,收玉米等农活都是人工。那时候,主要是种粮食作物,就是播种冬小麦,收了麦子,就种玉米,豆子,花生,谷子等农作物,基本是两季收。尽管这样收两季,生活还是只能解决温饱问题,根本谈不上什么提高生活质量。能够每天吃上白面馒头,炒上一个菜就很满足了。

      阿花家的一亩地收了800斤麦子,可是在村里出了名。一时传开,乡亲都问,是啥麦种?阿花也还记得名字叫做“葫芦头”。别的麦子麦芒很长,而葫芦头麦芒很短,所以,因此得名。这样高产的种子,当时真的不多,于是在还没有麦收完的情况下,乡亲们都争着换麦种。就是把自己家的麦子和阿花家的对换,一斤换一斤。

      就这样,阿花看着父亲母亲把一袋袋颗粒饱满,金黄干净的好麦子,换成了各种各样的杂麦子!不图任何好处。

      那几天阿花心里特别不是滋味,他看着乡亲和父亲过称,然后把麦子拉走,有的乡亲甚至换两三袋子。他看到那些换来的麦子,瘦瘦的,发黑的,带着麦芒的,更甚有两袋居然都生了麦牛,一群群的从袋子里往上爬。而父亲从不吭气,从不挑剔人家的麦子不好,来着不拒。不过,也是有一些比较好的麦子的,毕竟,是换麦种,要是比换的还差劲儿,那谁还换呀!到后来呢,800斤麦子,所剩无几,留下自己的来年种子,根本就吃不到一点儿。

      那是母亲几个中午没下晌,一把麦子一把汗水割下来的,父亲赶着驴车,一叉一叉装上,阿花克服怕摔的恐惧,站在车上一脚一脚的踩实。然后拉到场里,用两头驴拉的石磙,才轧出来。母亲一木锨一木锨把麦子扬出来,眼看着麦芒和麦子分离,一粒一粒,麦糠堆成一大堆,麦子也堆成一大堆。

        阿花可高兴了,有白馒头可以吃了,母亲说今年这亩麦子好,磨出面来肯定白。阿花知道母亲是一把好手,割麦,打场,扬场,都胜过父亲,看麦子的眼光也是极好的。

      那一堆麦子扬出来,看堆就知道收成了,父亲弯腰装麦子的姿势特别有劲儿,是阿花撑着袋子装起来的,她看着一簸箕一簸箕的麦子,像水一样流进袋子里,哗啦哗啦的声音悦耳动听。拉回家时候,阿花还高兴的逞强搬了两袋装车。

      而如今,父亲却把麦子都换了出去。阿花愤愤不平,质问父亲。自己的种子都快不够了,我们还怎么吃白面馒头?你看那麦子有麦牛,分明就是去年的麦子!还有那个又黑又瘦的,就是二茬!还有你看扬的一点也不干净……阿花要哭出来了,父亲有些生气,只呵斥一句,便开始解释。

      父亲说,第一,光我们种出来,不算好种子。大伙儿都种出来,才算好种子。大伙儿都种出来,才都能收好,都吃上白馒头。只有这样才有吃不完的白馒头。

      第二,也是最重要的一点,都是乡里乡亲,有好种子,就要大家一起种!就是因为种子不好才跟我们换,都有好种子了谁还换!

      阿花听的云里雾里,跟绕口令似的。好像听着父亲说的都对,又觉得有点别扭,只是当时不会明白的!

      那时候,还要交公粮,可是,阿花的父亲不肯把那些换来的麦子上交。阿花记得那些麦子有的磨做黑馒头吃了。有的是没钱了,去粜点粮食换别的生活用品。

      后来,到底换的麦种,大家种的怎么样,阿花不知道。只是这麦种种过几年以后也是会退化的,收的也就没有那么多了,需要重新换新的种子。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换麦种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uyfm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