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9) 《凭什么教好语文》
——王君语文教学35讲
阅读人:谭秀琴
第二部分 关于文本解读
3.如何解读有明显瑕疵的文本?
问:入选教材的文本是否就是优秀的文本?如果我发现这些文本有瑕疵该怎么办?
答:没有十全十美的文本。常规的文本作为"自然文本"存在的时候,我们可以不苛责它。但一旦成为"教学文本",我们就必须对它有更谨慎的审视。教材是学生最为重要的精神食粮,我们要努力保证这份"食粮"的质量:它应该是环保的、绿色的健康"食品"。所以,语文教师一定要首先成为熟悉"语文农业"的"老农",还要主动成为质监站站长。语文教师要"站着教书",不能盲目迷信教材。要培养有批判精神的学生,我们自己就要先成为有批判精神的教师。
岂能随意"并列"?
--《为你打开一扇门》指瑕
赵丽宏老师的《为你打开一扇门》是苏教版初中语文①七年级上册的第一篇课文,作为初中阶段的开山篇目,其地位不可谓不尊贵。这是一篇精美的好文章,文气通达,颇有气势。稍感遗憾的是,课文现举例说明。文中频繁使用并列短语和并列分句,其前后顺序安排有待斟酌之处甚多。
举例原句:世界上没有打不开的门。只要你愿意花时间,花功夫,只为你展现新奇美妙的风景。要你对门里的世界有探索和了解的愿望,这些门一定会在你面前洞开,
指瑕:首先,"了解"在"探索"之前,而且比"探索"的层次浅,这两个词语应该互换位置成为"只要你对门里的世界有了解和探索的愿望"才符合逻辑。其次,"愿望"是主观的,而"花时间,花功夫"已经落实到行动上。所以,"只要你对门里的世界有探索和了解的愿望"放在"只要你愿意花时间,花功夫"前面才符合事理。。
指瑕:虽然"文化知识"是一种约定俗成的表达,但我想,"知识"较之于"文化"还是更基础的东西。而"智慧"似乎也比"感情"更高端,处于阅读逻辑的更上一个层次。如果把分句的顺序变为"是一种知识的积累,一种文化的积累,一种感情的积累,一种智慧的积累",整个句群会显得更雅致严谨。
并列短语和并列分句,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语或句子相合而成的,这样的组合关系会给人一种错觉,似乎词与词之间、分句与分句之间是绝对平等的,在造句时可以不分主次、不讲先后、不论搭配地随意排列。但这是不可以的。并列的结构之间也存在着微妙的逻辑关系,因而在运用时就必须考虑它们的排列次序。时间关系、轻重关系、大小关系,以及简单到复杂、具体到抽象等逻辑关系都要考虑。对作家来说,这可能有点儿吹毛求疵,但并列短语和并列分句的位置问题本就是重要的考点,在中考和高考试题中经常出现,从严谨使用语言的初衷出发,若对教材中的失误视而不见是不恰当的。
2024年3月9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