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又一起滴滴命案!
乐清女孩遇害的新闻通报在微博热搜,也能看到人们的持续关注。
微博热搜,人们持续关注
20岁,正是大好的青春年华,因为一次再正常不过的网约车,竟然葬送性命。
这是何等令人心痛!
上周末,我和所有人一样,关注着新闻进展,心情沉重得难以言表。
之前的类似事件,21岁空姐深夜打滴滴被杀害,也才发生了3个月而已!
很多人谴责滴滴的监管和服务体系,分享了女性自我保护指南。可事实告诉我们,男孩才是凶手。
他们为何对异性下如此狠手,应如何杜绝这类残忍事件发生,才是我们应该关注的焦点。
正如网友留言所说:“为什么每次出事,大家都只教女孩自保,却没人教男孩要学会尊重女性呢?”
法国思想家伏尔泰说:“雪崩的时候,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我深以为然。
每一次令人悲伤的案件背后,都折射了一定的家庭教育和社会问题。
联想到近期一系列事件,尤其是作为两个男孩的妈妈,我更感觉教育男孩的责任重大。
02
据报道,犯罪嫌疑人钟某,曾是农村留守儿童。
在他七岁时,父母就外出打工,把他交给爷爷奶奶抚养。
钟某初中即辍学。做滴滴司机前,曾多次创业,卖过奶茶,做过首饰、服装、水果等生意,均因能力不足而失败。
他花光了家里的四十多万,目前还有五六十万的债务。
在杀害赵某之前,还要求对方给他微信转账9000多元。
提到钟某的成长经历,并不是要为他“洗白”或开脱,而是想从中窥探一点原因。
正如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犯罪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李玫瑾所说:“我们探究犯罪的心理问题,可从中发现,折射出社会中需要调整的一些问题。”
比如说,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全国妇联调查显示:目前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已达2000万人,并呈继续增长的趋势。由于留守儿童多由祖辈照顾,父母监护教育角色的缺失,对留守儿童的全面健康成长造成不良影响,“隔代教育”问题在“留守儿童”群体中最为突出。
心理学家曾奇峰说过:“隔代抚养要看长辈人格品质是否健康。”曾发生在湖南的一件新闻,就让人心痛又愤慨:
11岁男孩小熊与7岁女孩贝贝是玩伴儿,一次俩人玩耍后,贝贝未归家。后经家人报警,警方在野外发现了贝贝的尸体。
经调查发现,贝贝是被小熊杀害的,起因是两人玩闹中恼怒,小熊将贝贝按在沙发上掐死,而小熊爷爷奶奶还协助作案,事后对贝贝家人隐瞒不知情。
当然,以上是小概率事件。隔代抚养中,长辈大多是关心孩子的,能吃饱穿暖的,绝不缺吃少穿。
只是,对孩子来说,要培养健全心理和健康人格,离不开好的教育与关爱。
李玫瑾教授说:“心理的迷失,以及孩子成长过程当中的心理抚养的缺失等问题,关乎着千家万户,关乎着犯罪的发生,因此要十分关注对孩子心理的抚养。”
然而,据资料显示,因家庭和学校监护不力,留守儿童的九年义务教育难以保证,出现很多厌学、逃学、辍学现象。
此外,与父母沟通少,缺乏心灵抚慰和心理疏导,部分留守儿童存在人格扭曲的隐患。
南方沿海某省一项调查显示,19.6%的留守儿童觉得自己不如人,11.4%觉得自己受歧视,9.5%有过被遗弃的感觉。
北方某省一项调查显示,在青少年犯罪中留守儿童所占比例已高达20%。
如何减少农村留守儿童的痛与惑,这值得全社会一起思考和努力。
03
当然,任何时候,父母都要履行教育职责,千万不能缺位。
有父母说:“抱起砖就抱不了孩子,放下砖就没法养孩子。”我能体会这种无奈和纠结,但这并不是父母缺失管教的理由。
条件允许,可以把孩子带在身边,既给孩子奋斗的榜样,也给孩子爱与引导。实在不能常伴左右,也应及时关注孩子的思想和心理动态,给予帮助与倾听,这对男孩尤其重要。
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威廉·波拉克指出,父亲能帮助男孩控制自己的情感,如果缺乏父亲的引导,男孩遭遇挫折,容易导致暴力行为和其他各类反社会行为。
同样,如若母亲溺爱和不加教育,男孩也会永远长不大,失去成长和学会负责的机会。
回到犯罪嫌疑人钟某,他的家庭教育就存在缺失。他因创业挥霍的四十万,对一个农村家庭并不是小数目。父母一直依靠打工的收入给他提供创业基金,却没有问问孩子,具体在做什么,或者帮孩子分析,他是否真的适合创业。
邻居说,钟父总是和钟某吵架,积累了很深的矛盾。钟母提起钟某,则总是连连摇头:“不成材,就知道要钱,也不知道花哪里去了。在家里也管不住,一说就要跳飞起来。”
待钟某犯下大错,当天晚上9点,他给母亲打电话“出了大事,杀了人”,可是钟母并没有及时劝孩子自首,再一次错过教育机会。
我不禁想起上海杀妻藏尸案中的朱妈妈,当儿子朱某将妻子杨某杀害,藏尸家中冰柜,几个月自在出行,用杨某的手机发信息,向其家人伪造她还存活的迹象,刷杨某的信用卡,被抓获后也冷漠至极。
如此罪大恶极,而朱母在庭审前竟说:“他只是失手了,他还是个孩子。”
试问,这样的偏袒和溺爱,不是把孩子推向深渊的理由吗?
04
最后,我想重点谈谈男孩的教育问题。
知乎上有人提问:你有见过哪些父母「惊艳」到你的教育?超3900万人次浏览。
有条高赞回答是这样说的:
认识一个学长,有一天提到了他小时候和父亲在一起时候遇到乞丐的情景。
一般的父母可能会趁机小声教育孩子:“记得要好好学习,不然就像他们一样,没有工作只能乞讨为生了。”
而他的父亲语重心长:“要好好学习,以后让这些人都能有工作,不用落魄至此。”
什么是好的教育,这位父亲给出了很好的答案:不仅要教孩子好好学习,力争成才,更要学会尊重他人,帮助他人。
换言之,教男孩不侵犯异性的身体,这只是底线,而教男孩尊重、爱护异性,才是更高层次的教育。
具体到生活中,不妨这样教育男孩:
➡️ “不要对女性使用暴力,即使你手捧鲜花”
意大利有一则公益广告,曾刷遍朋友圈。
记者在街上随机找到一些男孩,问他们名字、年龄和梦想,然后找来一位11岁的女孩。
先是让男孩们摸摸她的头发,做个鬼脸,最后让他们抽打她。
然而,所有男孩都明确表示了拒绝。问及理由,他们说:
“打女孩是不对的。”
“我不想伤害她。”
“因为我是一个男人!”
“俗话说,不能打女生,即使你手捧鲜花都不行。”
男孩们的天真模样让人忍俊不禁,他们的真诚和坚定又给我们无限启迪。
试想,如果每个男孩从小就学会爱护女孩,尊重女孩,相信长大后也不会轻易伤害女孩。无论恋爱还是婚姻中的情感虐待还是家庭暴力,都会少很多。
➡️ 教男孩正确与异性交往
前不久,应采儿参加某节目,和欧弟聊到“孩子什么时候可以谈恋爱”这个问题时,她说了一句“我生儿子,我怕什么?”,让家有女儿的妈妈炸了锅。
虽说只是节目中两人互怼而说的话,但也代表了很多家有男孩的父母的想法。
之前网上一则新闻:14岁女孩开房,被父亲打到骨折。被问及如果是你家孩子,会怎么处理?有位父亲这样留言:“是儿子就随他去,是女儿就打断腿。”
很多家长,认为儿子不会吃亏,就忽略对男孩的教育,这也会影响他们日后对待感情的态度。一位男生就分享了自己朋友“百人斩”的真人真事,他确实睡了一百个女生,却从此失去了爱的能力。
在这方面,我一位朋友的行为值得推崇。当她听五岁的儿子说:“我有女朋友了,我要和她结婚”,她没有嘲笑打击或一笑而过,而是认真和儿子交谈,问女孩的名字,你为什么喜欢她,在一起开不开心。并且告诉儿子,要尊重女孩的意见,尊重她们的身体。
她说:“我想让他知道,哪怕谈了恋爱,女孩也不是男孩的附属品,他必须要懂得尊重那个女孩。”
看《爸爸去哪儿》时,嗯哼很喜欢泡芙,趁她不注意就亲了她。当时杜江的处理方式也值得点赞。他发现后及时制止并纠正,心平气和跟嗯哼说“就算再喜欢一个女孩,也必须征得她的同意。”并主动跟小泡芙的爸爸刘畊宏说明了情况。
➡️ 把尊重写在细节里
当然,教男孩尊重他人,做父母的,首先要先尊重他们。
卢梭在《爱弥儿》中说:“人的教育在他出生的时候就开始了,在他不会说话和听别人说话以前,他就已经受到教育了。”
尽管孩子还小,每次给他们洗澡或换衣服,可以征求他们的意见,经同意后再进行。用尊重来告诉男孩,你的身体很重要,没有人可以在未经允许的情况下,亲密碰触你。
同样,别人的身体也很重要,没得到对方的同意,不可以跟别人的身体有亲密接触,这是最基本的尊重。
当男孩满三岁,可以由父亲带着洗澡,告诉他们,男女有别,不可以在女孩子面前脱衣服和大小便等。
美国莎伦·麦克维尔博士在《如何让女孩不被性伤害,让男孩不被性教坏》一书中说:“你不教男孩正确认识性,男孩就会被性教坏。”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要对男孩展开性教育,借助绘本、故事,结合具体事件,让他们把尊重异性的理念牢记心间。
➡️ 父母恩爱,是给男孩最好的情感教育
心理学家格尔迪说:“父亲的出现是一种独特的存在,对培养孩子有一种特别的力量。”
大量的研究资料表明,父爱在男孩的成长中起着重要的、不可取代的作用,对他们的智力、体格、情感、性格形成都有积极影响。
如果父亲愿意多抱抱男孩,认同男孩,会让男孩喜欢做自己。
如果父亲尊重并疼爱男孩的妈妈,妈妈欣赏并推崇男孩的爸爸,潜移默化中,男孩学会去尊重他人,爱护女性,养成绅士品格。
有位作家说过:“女性懂得自我保护,只能解决一半的问题,另外一半还得靠那些养男孩的父母去解决。如果他们没有从小就引导儿子尊重女性,悲剧就会一直发生下去。”
送给自己,也送给所有男孩的父母,我们共勉之。
-End-
作者简介:
许小猫,高校教师,二孩妈妈。这里有关于情感和育儿的交流碰撞,也有奇思妙想,和永不磨灭的好奇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