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曾国藩: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领导力
>> 天下一流的人才都愿意为他所用,最后水涨船高,把他推到了一个顶峰。我们都知道,让别人心甘情愿地为你所用,这本身就是一种本事。
>> 在任何一种领导情境中,处理好各种各样复杂的关系,都是把事情做好、做成的前提。
>> 人生三畏:“畏天命、畏人言、畏君父”,天道三忌:“忌巧、忌盈、忌贰”,
二、大道至拙:以理念而非权谋为核心的领导力
>> 然而曾国藩的成功之处在于,他恰恰因此而发展出了一套“困勉”“拙诚”的功夫。
>> 所谓的“困勉”,就是一步步从艰苦中勉力做出。曾国藩说:“自以秉质愚柔,舍困勉二字,别无入处。”(我天资愚钝柔弱,除了困知勉行之外,别无下手之处。)所谓的“拙诚”,就是做事做人不存投机取巧之心,一步一步地做,实实在在地做。他认为“天道忌巧”,他相信“惟天下之至诚,能胜天下之至伪;惟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
>> 曾国藩与一般的儒生不一样的是,他坚信“天下事在局外呐喊议论,总是无益,必须躬自入局,挺膺负责,乃有成事之可冀”。
>> 伟大的事业,背后一定是需要伟大的价值追求的。
>> 理念影响着我们生活的每一个方面:我们的道德判断,我们对他人行为的反应,我们对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的投入程度,等等。理念为我们每天要做出的各种决策设定了坐标。与理念相反的意见很少付诸行动,即使付诸行动了,也不会很投入地去做。理念是我们个人的‘底线’。
三、一生三变:一个领导者的成长轨迹
>> ,在法家心目中,除了实力,没有什么是真正靠得住的。
此外,法家还强调争夺。儒家相信人是向善的,因而对人的良性互动抱有乐观的期望,强调的是建立一个和谐的社会,而法家认为这个社会的本质就是争夺,就是弱肉强食。争什么?争利益。靠什么争?靠实力。
儒家讲的是道义,法家讲的是利益;儒家讲的是道德,法家讲的是实力;儒家讲的是和谐,法家讲的是争夺。
>> 立者,发奋图强,站得住也;达者,办事圆融,行得通也。
>> 立,就是想要做事,要发愤图强,这样才能站得住;达,就是还要会做事,要办事圆融,这样才能把事情做成。
>> 一个“凡事都见得人家有几分是处”的人,其领导行为往往是超我的、谦和的、吸收的、包容的、合作的、平易近人的。这样一来才能得到更多、更优秀的人的帮助,最终成就一个全新的大我。
>> “自家的优点,要掩藏几分,这是涵育以养深;别人的缺点,要掩藏几分,这是浑厚以养大”“与人忿争,不可自求万全处;白人是非,不可过于武断”“凡人我之际,须看得‘平’;功名之际,须看得‘淡’”“功不必自己出,名不必自己成”“功不独居,过不推诿”“凡利之所在,当与人共分之;凡名之所在,当与人共享之”“舍己从人,大贤之量”“以贤临人,未有得人者也;以贤下人,未有不得人者也”
>> 如果说儒家给了曾国藩理想的追求,法家给了曾国藩现实的眼光,那么道家就给了曾国藩真正成熟的心态。
>> 道家展现出了一种包容,一种耐烦,一种从容,一种恬淡,一种灵活,一种弹性,一种圆融,一种更高的人生智慧。
>> 欧阳兆熊说曾国藩“一生三变”,其实曾国藩是把儒、法、道三家的精髓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他既有儒家的理想与追求,又有法家的清醒与现实,同时还有道家的成熟与灵活,从而达到了真正圆通无碍的境界。
四、内圣外王:本土领导力的典型案例
>> “重”,厚重、稳重。吕坤在《呻吟语》中曾说,“深沉厚重,是第一等资质”,“重”反映了在中国文化环境下一个领导者应该具备的外在形象和内在涵养。“耐”,耐烦、耐心。曾国藩经常说的一句话是,“做官以耐烦为第一要义”。对于领导者来说,情绪化的反应是一种不成熟的表现,耐烦是领导者的必修之课。“浑”,浑含、浑厚。精明是领导者的第一层境界,浑厚则是领导者的第二层境界。用曾国藩的话说,“精明亦要十分,只须藏在浑厚里作用”。“浑”是一种包容的境界。“明”,明白、清醒。曾国藩说:“办事以明字为第一要义。”“明”对于领导者领导行为的成败具有根本的价值。优秀的领导者,是高明与精明的集合体。“辣”,泼辣、果断。眼明还要手辣,“辣”就是一种决断力,关键时刻敢出手、敢拍板、敢下决心、敢承担责任。“辣”是成大事者必备的素质。“慎”,谨慎、自制。“常存敬畏之心,才是惜福之道”,对于领导者来说这是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自制的意识的关键。自制对于领导者来说永远是一种美德。“勤”,勤奋、勤恳。“勤字为人生第一要义。”“天下事未有不由艰苦中来而可大可久者。”“勤”要做到“五到”,即身到、心到、眼到、手到、口到。“实”,扎实、朴实。“天道忌巧”,管理最忌讳的就是投机取巧。管理的关键就是要把事情实实在在地做到位,“扎硬寨,打死仗”“尚朴实,耐劳苦”是湘军的基本精神,也是湘军战斗力的来源。“实”代表的是一种真正的大智慧。“暇”,空闲、从容。“世事多因忙里错,且更从容”,“暇”字强调的是安详从容的处事风格,着眼的是对做事节奏的把握。“暇”代表的是成熟大气的领导境界。“裕”,宽裕、坦荡。“裕”是“万事浮云过太虚”的达观,是“尽人事,听天命”的释然,是“活泼泼之胸襟、坦荡荡之意境”的开怀。“裕”是对生命本质的深刻体悟。“恕”,恕道、宽容。恕是将心比心,是同情的理解,是对自我的一种突破,是走出小我、成就大我,从而成就事业的关键。恕道是中国式领导力的核心。“强”,倔强、刚强。曾国
>> 藩说:“男儿自立,须有倔强之气。”“强”强调的是坚韧的意志力量,是“好汉打脱牙,和血吞”的精神,是不轻易认输的意志,是看明白之后的一种坚持。对于领导者来说,这也是能够成就大事的关键品质。
第一讲 重
>> 君子不重,则不威。
>> 明代著名思想家、哲学家吕坤在其著作《呻吟语》中,把领导者分为三个层次:深沉厚重是第一等资质,磊落豪雄是第二等资质,聪明才辩是第三等资质。这段话很有意思。聪明才辩讲的是一个人的才能,磊落豪雄讲的是一个人的人格,深沉厚重讲的则是一个人内心的沉稳以及由此散发出来的气场。
>> 稳当从容,可当大事。
>> 君子宽而不僈,廉而不刿,辨而不争,察而不激,直立而不胜,坚强而不暴。柔从而不流,恭敬谨慎而容,夫是谓至文。
二、谋定后动,审定而行
>> 任何一个行业,水都是很深的。静水流深,那些行业老手、高手往往不会轻易说话,但是一开口,往往是最中肯、最切合实际的,几句话就能说到点子上,所以一定会为大家所看重。那些动不动就信口开河、滔滔不绝的人,却往往反而是一知半解,阅历很浅,甚至是胸无点墨,却求功心切,因而只能依靠浮夸的表现来刻意引起别人的关注,掩饰自己内在的不足。这样的人的言论,多是无根之谈、虚浮之论,反而一定是要警惕的。
>> 不轻进人,即异日不轻退人之本;不妄亲人,即异日不妄疏人之本。
>> 什么叫“不轻进人,即异日不轻退人之本”呢?意思是不轻易地、草率地提拔、重用一个人,这就奠定了你以后不会轻易地、草率地辞退他的基础。什么叫“不妄亲人,即异日不妄疏人之本”呢?意思是不虚妄地、没有根据地亲近、信任一个人,这就奠定了你以后不会轻易地、虚妄地疏远他的基础。
>> 我们大家都知道人性是最复杂的,人是最难了解透彻的。对于一个人,如果你没有经过深思熟虑,没有经过慎重考察,就匆匆忙忙地把他提拔到一个关键的位置上,那么以后出问题的概率是非常大的,你往往不得不匆匆忙忙地把他撤下来,这对他、对你、对组织都是一种伤害。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如果你不能花四个小时好好考虑对一个人的安排,你可能就要花几百个小时替他收拾残局。
>>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如果你不能花四个小时好好考虑对一个人的安排,你可能就要花几百个小时替他收拾残局。
>> 对人的信任也是这样。如果你并没有真正了解一个人的为人,就开始说一些掏心窝子的话,所谓的“交浅言深”,你被背叛的概率是很高的。只有真正透彻地了解了一个人,你的信任才是可靠的、有扎实的基础的,才不会出问题。所以,“不妄亲人”才能“不妄疏人”。
>> 今日所说之话,明日勿因小利害而变。你既然做了一个领导者,就应该记住,今天说出的话,明天千万不要因为一点小小的利害就改变了。领导者就是这样,轻诺必然寡信。如果你没有真正想清楚,就不要轻易做出决定;如果你不想食言,就不要轻易给予许诺。要么不说,说了就要做;要么不承诺,承诺就要兑现。只有这样,下属才会对你心服口服,从此以后你的每句话他都会侧着耳朵听,你在他心目中也就有了一言九鼎的分量。
>> 曾国藩也说:“带兵之人,一定要是智深勇沉、文经武纬之才。”智深,就是考虑问题不浮躁,深谋远虑;勇沉,就是勇毅、沉着、冷静。这样的人是文经武纬的全才。
三、端庄厚重是贵相
>> 容色澄澈,举止汪洋。俨然远视,若秋日之照霜天;巍然近瞩,似和风之动春花。临事刚毅,如猛兽之步深山;处众迢遥,似丹风而翔云路。其坐也,如界石不动;其卧也,如栖鸦不摇;其行也,洋洋然如平水之流;其立也,昂昂然如孤峰之耸。言不妄发,性不妄躁,喜怒不动其心,荣辱不易其操,万态纷错于前,而心常一。
>> 国藩为人威重,美须髯,目三角有棱。每对客,注视移时不语,见者悚然。退则记其优劣,无或爽者。
>> 有时候多说不如少说,甚至在有的场合下,少说还不如不说,无形的力量才是无限的。我们出生以后,老天爷给了我们两年左右的时间,让我们学会如何说话,但是我们可能要用一生的时间,去学会控制自己说话的冲动,这是一个领导者必备的基本素养之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