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少年之思维‖《建议》72

少年之思维‖《建议》72

作者: 顿悟而立且行且珍惜 | 来源:发表于2024-02-20 18:08 被阅读0次

    昨天读到人的思维特征,生理学家巴甫洛夫谈到一种是逻辑—分析思维和形象—艺术思维,儿童期孩子的区别更明显。

    从《建议》32节里我才豁然发现,原来认真观察学龄前孩子们的日常行为,就可以预测到他们未来会朝哪个方向发展,是偏重于文科还是理科。

    今天再读72节,苏霍姆林斯基继续谈论少年期的思维发展——

    少年期孩子智力发展和情感发展日益深化。他们开始偏爱于对一些隐蔽的不易察觉的属性进行思维分析。

    1.喜欢动手

    他们的动手欲望继续增强,又因为年龄增加,知识面拓展,正是训练动手能力的敏感期。和童年期相比,这一时期的孩子们关注点从事物现象的外观开始转入内部联系,他们喜欢对所见到的事物、现象、事件的突出特征进行自我感知、发表意见、形成评价。

    另外,这一时期他们依然喜欢用二元论(非黑即白)来看待周围世界一切现象是好的还是坏的,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而对现象或矛盾的本质特征,进行观察、对比、分析的能力还有点欠缺,但总的方向还是在努力提升。至于到底会成长成什么模样,往往取决于孩子成长的环境,所接触到的教育者和年长者的个人榜样熏陶和引领作用不可小觑。

    2.喜欢对着干

    少年期孩子喜欢对人对事持一种批判态度,喜欢跟大人对着干(俗称叛逆期)。他们不肯无条件地接受长者对他们提出的要求,其原因在于他们的智力可能性跟他们向自己提出的具体思考任务之间还有许多不能适应之处。

    这不能简单理解为孩子不听话,实在是他们自己也控制不了自己,是身体、心理双向高速发展带来的应急反应。

    要想快速平稳的过渡这一时期,家长老师应该满足而且要千方百计的鼓励少年期孩子的好奇心,鼓励他们去认识自己,发现自己并形成自己的信念。

    其实安徒生在《丑小鸭》里已经借丑小鸭的经历告诉我们,认识自己发现自己最终找回自己做回自己有多重要。

    而这一过程让孩子们亲自参与主动动手,要比简单的说教来的要好。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还有一点,对少年产生的任何一个问题,长者都要努力的帮助他解决,不能敷衍,不能让问题悬而未决,因为能提出问题,说明孩子在积极主动参与思考,这是孩子难得的又一个敏感期,有利于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提出与解决的过程正好助力少年力求把创造性的意图变为实际行动。

    3.不喜欢背诵了

    少年思维的另一个突出特点是开始从整体上把握感知对象的意图,并提出关于感知对象的正面或反面特点。

    他们不再像早期那样注意细节,那是因为这一阶段的概括性逐步强化的合乎规律的结果。

    他们的逻辑思维呈上升趋势。比如,少年期孩子对逐字逐句的计算开始轻视起来,认为那是死记硬背,他们宁愿完成一项困难的有创造性的作业,也不想去背诵一首短诗。

    这样我就更容易理解老大初中时为什么总不屑于背诵历史地理,尽管她的数理化也不大好,可以说是两头不得一头,我一天天的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人家却没事人似的。

    针对这些特点,成年人应该尽量使少年的智力活动集中到对事物现象或事件总的评价说明和描述上来。

    所以,我其实可以换个方式让她利用好脑图,哪怕是简单归纳也好呀,而不是非逼着她必须背得准确……悟已往之不谏,错过了,错过了。老二可得吸取教训了。

    4.过于自以为是

    少年期思维的还有一个特点,是他们喜欢对一个问题作出绝对的最终的回答,而且要求提出毫不含糊的详尽无遗的证明。

    如果没有得到完美的回答,他们就怀疑长者对他们隐瞒真相了,其实他们总觉得自己已经长大了,相当的自以为是,他们原本就是带着戒心和批判态度来的。

    这时期的孩子,喜欢对社会生活中的重大事件抱着倨傲轻视的态度,他们拒绝别人对自己的意识施加影响,但对自己的力量和可能性评估又不足,因此教育者要根据这一年龄段的特点和其身心发展规律的复杂变化,以细致的包容性的态度来对待。

    像我家姑娘,动辄就是“你别说话了”“你啥都不知道还说个不停”,可是又过高估计自己,真真是气煞我也!

    这时期孩子的智力发展极具矛盾性,一方面他们不能容忍对某种现象的评价上不明确,含糊不清,另一方面,他们的判断又往往带有极端的绝对性。这其实是一种过分自信的表现,是为了竭力的掩饰自己的疑问或者缺乏信心,是为了弥补和补偿自己在治理上的不确定性。

    说的不就是我家孩子么?不对,当年的我也是如此嘛。

    即使大人已经准确地卯定了他们的不足,但他们也不肯承认,哪怕知道自己的错误,哪怕内心感受很深,也会“鸭子死了嘴还硬”,其实少年还没有能力检验和衡量自己的意见和观点的正确性,但就是一味的采取他们认为一切可行的手段去捍卫它。

    了解了这一规律,长者就不应当要求他们对自己的观点进行冷静的深思熟虑的评判。

    看看苏霍姆林斯基这么说,我多少释然了。

    5.轻视课本

    还有一点值得我们注意,少年期不少孩子会把课堂上学的教材内容放到脑后,甚至作业完成也比较马虎,而把自己的精力智力用在钻研跟教材关系不大的问题上。

    这时期的孩子,还有跟年长同学进行智力交往的强烈愿望,他们愿意追随那些兴趣广泛多样知识面宽的学长。

    了解这些特点,为人父母和老师应该好好的抓住同伴的良性影响这一特点。

    孩子的成长是个随时随地都在变化的历程,陪伴的要求也非常高,所以才说孩子的教育是一个超级复杂的工程。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少年之思维‖《建议》72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vdva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