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现成偏误——你为什么宁可用一张错误的地图,也不愿没有地图?
现成偏误是指:我们依据现成的例子来想象世界。这当然是愚蠢的,因为外界现实中的某种东西不会因为我们更容易想到而出现得更频繁。
由于现成偏误,我们的脑子里总有一张错误的风险卡,系统性地高估或低估某些风险。
我们的大脑更容易接受壮观、华丽或大声的东西,它是剧本式思维,而不是量化思维的。
某种东西重复出现,我们的大脑就很容易重新提取它。它并不一定是真的。人们都是先使用现成的数据或配方,在这个基础上作决定——结果经常是灾难性的。
应对办法:请与跟你想法不同的人合作,跟那些与你拥有截然不同经验的人合作,因为你独自战胜不了现成偏误。
12、“在好转之前会先恶化”的陷阱——如果有人建议你选择一条“先经历痛苦的道路”,你应该敲响警钟。
“在好转之前会先恶化”的陷阱是确认偏误的一种变体,使用这个花招大大有利于一个对专业一窍不通或对事情没有把握的专业人员——不管怎样,他都是对的。
宗教为这一策略的成功提供了最好的证据。
结论:如果有人说:“在好转之前会先恶化”,你脑子里就该敲响警钟。不过请小心:确实有那样的情形,先是再次下滑然后回升。事业的转换可能会耗费时间,会造成停发工资,一个企业的重组也需要一定的时间。但所有这些情况,人们很快就能看出措施是否有效。里程碑是明确的,是可以检测的,请你望着里程碑,而不是望着天空。
13、故事偏误——为什么就连真实的故事也是骗局
故事偏误是指:用故事扭曲和简化现实,它们排斥不合适编进故事的一切。
在媒体里,故事偏误像瘟疫一样肆虐。
我们喜欢听故事,不喜欢听抽象事实。这是一种不幸,因为为了不重要的方面,重要方面被忽略了。(这同时也是一种幸运,否则就只有非小说类图书,而没有小说了。)
结论:从自传到世界大事——我们将一切炮制成“有意义”的故事。我们这样做是在扭曲真相——这会影响我们决定的质量。
应对方法:请你将这些故事拆解开来,请你问问自己:这些故事想隐藏什么?
训练方法:请你设法用无关联的眼光看看自己的生平,你会吃惊的。
14、事后诸葛亮偏误——你为什么应该写日记
事后诸葛亮偏误绝对是最顽固的思维错误之一,可以恰如其分地称为“我早知道现象”,即事后回顾时一切都显得是可以理解的,不可避免的。
事后诸葛亮偏误让我们相信自己是很好的预言家,而事实却不是这样。这会导致我们傲慢,误导我们做出错误的决定。
一个建议:请你记日记,写下你的预测,你会惊讶你是多么糟糕的预言家。
15、司机的知识——你为什么不可以把新闻播音员说的话当真
查理・芒格认为,知识有两种:一种是真知识,来自那些投入大量时间和思考以获得知识的人们,另一种是指那些装得好像他们知道的人。他们会模仿别人表演,但他们传播的知识是空洞的。
巴菲特的生活信条是:请认清你的能力范围,并待在里面,这个范围有多大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知道这个范围的界限在哪里。
结论:请你不要信任司机的知识。真正有知识的人知道他们知道什么,也知道他们不知道什么。这类人一旦来到他的能力范围之外,他要么什么也不说,要么就说“我不知道”。而从“司机们”那里,你别的什么话都能听到,就是听不到这句话。
16、控制错觉——你实际控制的少于你以为的
许多人都存有这样的幻想:他们想靠传播正能量影响世界。
控制错觉是指:相信我们能够控制或影响某种我们客观上无法控制或影响的东西的倾向。
如电梯里的“开门、关门”按钮,其实与电梯控制器并不相连,科学里称它们为“安慰按钮”。(比如能够稍许影响自己命运的错觉可以让集中营里的犯人有勇气活下去。)
请你将注意力集中于你真正能影响的少量东西——坚定不移地只关注其中最重要的那些。其他的,听之任之吧。
17、激励过敏倾向——你为什么不该按实际开销付钱给你的律师
人们会对激励机制做出反应,这不奇怪,人都会做对自己有益的事情,令人吃惊的是两个次要方面:第一,一旦有激励加入游戏或改变了激励,人们就会迅速而剧烈地改变自己的行为。第二,人们是对激励做出反应,而不是对激励背后的目的做出反应。
好的激励机制会将目的和激励联系起来,相反,差的激励机制则与目的不符,甚至有损目的。
请小心激励过敏倾向,如果你对某个人或某个组织的行为感到吃惊,请你想想,那后面隐藏着什么激励机制,你可以这样解释90%的行为。
18、回归均值——医生、顾问、教练及心理治疗师的作用令人怀疑
极端成绩和不太极端的成绩总是来回交替,围绕均值摇摆。
忽视回归均值,可能会造成严重后果:比如老师会得出结论,惩罚比夸奖更有效。
当你听到诸如“这一年公司业绩很糟糕,我们请了个顾问回来,现在业绩恢复正常了”的话时,很有可能就是回归均值在起作用。
19、公地悲剧——为什么理性的人不去诉诸理性
凡好处归个人而成本由集体承担的地方,就潜伏着公地悲剧。但这并不是说,自利的行为是绝对不道德的,悲剧只有当到达了系统再生能力的极限时才会出现。
公地悲剧是亚当・斯密的“无形的手”的对立面。
我们不可以指望人类的道德理性,厄普顿・辛克莱说得一针见血:“如果某人的收入取决于不理解某事,要让他理解就会很难。”
如果有人真想解决公地问题,只有两种可能:将公地私有化或加强管理。对于无法私有化的东西,必须加强管理。
20、结果偏误——切勿以结果判断决定
我们倾向于以结果判断决定——而不是当初做决定的过程。这种思维错误又名史学家错误。
结果差并不一定意味着当时所作的决定不对,反之亦然。你最好仔细研究一下这样做决定的原因,而不是吐槽一个被证明是错误的决定,或者为一个也许纯属偶然地获得成功的决定感到庆幸。这个决定是出于理性而做出的吗?如果是,那你下回最好仍然这样做,哪怕上回的结果很糟。
21、选择的悖论——为什么更多反而是更少
选择多是进步的标尺,有所选择是将我们与计划经济和石器时代区分开的东西。有所选择令人幸福,但这也有一个“度”,过多的选择会降低生活质量。专业术语称之为选择的悖论。
原因有三,第一,选择范围太大会导致无所适从。
第二,选择范围大会导致做出更差的决定。(比如,选择太多,导致将复杂的情况浓缩成唯一的标准。)
第三,选择范围大会导致不满。选择越多,在选择后就越没有把握,因而也就越不满。
怎么办?请你在端详面前的选项之前,仔细考虑你想要什么。请你写下你的标准,并务必遵守他们。你要明白,你永远做不出完美的选择。要想做出在事后看来无懈可击的选择是非理性的,因为事物的发展永远有无数种可能性。你就满足于一个适合你的“好答案”吧。在生活伴侣这件事上也是如此,在存在无限选择的年代,适合你的才是最好的。
22、讨喜偏误——你行为不理性,是因为你想讨别人喜欢。
讨喜偏误是指:某人越讨喜,我们越倾向于从这个人那里买东西或帮助他。
什么叫讨喜?
1、外表有吸引力。2、在个性、出身和兴趣上与我们相似。3、他觉得我们讨人喜欢。这三个因素是依次排列的。
“复制”是销售的标准技巧。销售者设法复制对方的手势、语言和表情,这会让买方觉得他讨人喜欢,做成生意的可能性就更大。
所谓的传销(通过朋友销售)之所以管用,靠的就是讨喜偏误。援助组织也常利用讨喜偏误,他们的广告中几乎全是讨人喜欢的孩子或妇女。就连动物保护组织也常利用讨喜偏误。一种动物看世界的方式越像人类,我们对他们就越有好感。
政治家更是将讨喜偏误的技巧运用得炉火纯青。
结论:你在判断一笔生意时应该坚持不受卖方影响,请你不要考虑他,更好的办法是:请你想象他是个不讨人喜欢的家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