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影视评论&观后感
进入寒冬的冯小刚,新片惨遭滑铁卢,凌晨深夜发文哀叹

进入寒冬的冯小刚,新片惨遭滑铁卢,凌晨深夜发文哀叹

作者: 拾壹叔欸 | 来源:发表于2019-12-25 22:35 被阅读0次

    12月24日,冯小刚新片《只有芸知道》上映5天票房破亿。

    25日0点21分,他在个人微博上发文感谢观众,回顾15年前《天下无贼》票房过亿时的豪情,感慨如今“英雄老矣,但仍怀感激”,感谢观众捧场,“老夫这厢有礼了”,“看完电影,有嫌慢的,平的,淡的,看不下去的,您花了钱,骂几句出出气都应该”。

    冯小刚还在长文中表示,现如今新人导演长江后浪推前浪,拍出个电影动辄二三十亿,没这个票房都不好意思庆功了,不得不说,英雄老矣。

    在最后,冯小刚还对到场观影的观众表达了自己的感激之心,冯导这次"佛系"了许多,他觉得既然是花了钱,你认为这片不好,骂两句也无可厚非。

    看得出来,冯导这次的态度相比以往确实变化很大。

    《只有芸知道》自从12月20日上映以来,观众对它的评价一直褒贬不一,以至于票房始终没上来。有观众觉得还不错,也有人觉得票钱和时间都浪费了,对于观众们给出的评价,冯小刚也是虚心接受,不再像以前那样语出惊人的"怼"观众。

    冯导这次为了宣传电影还是挺拼的,找了宣发团队做宣传,甚至为了宣传电影跑去直播了,实在不像以前"高高在上"的他。

    熟悉冯小刚的观众一定知道他以前什么样,之前总有人称他为"小钢炮",意思就是怼天怼地怼空气。

    喜欢看电影的朋友一定知道"豆瓣"这个平台,豆瓣上面对电影的评分一向严苛,所以很多人想找好电影都上豆瓣,很多导演也为了提高自己电影的豆瓣评分费劲心思。

    而冯导就在电影《私人订制》宣传期间语出惊人,直言:"有一帮人什么豆瓣上的,都是一些大尾巴狼"。

    自从1997年冯小刚导演的《甲方乙方》开创了中国内地电影市场贺岁喜剧的先河以来,贺岁档一直是冯导的福地,他也曾是中国内地最具票房号召力的导演。

    2013年贺岁档的《私人订制》之后,冯小刚已经有六年没再拍贺岁喜剧,但2017年12月上映的《芳华》依然拿到14.23亿的高票房。

    这次的《只有芸知道》是冯小刚执导的爱情片,由黄轩、杨采钰、徐帆、莉迪亚·佩克汉主演。

    尽管题材并不贴近当下年轻观众,但凭借冯导多年在贺岁档攒下的人气和号召力,在上映之前依然被一些业内人士看好,院线也在排片上给予大力支持。

    不料,12月20日,该片上映首日在排片占比高达20.6%、仅次于《叶问4》(31.6%)位居第二的情况下,仅拿到2149万元票房,被已上映8天的《误杀》逆袭,而后者当天排片占比仅13.4%。

    从观众评分来看,《只有芸知道》豆瓣6.5分,淘票票8.7分,猫眼8.5分,在同期上映新片中口碑最差。正是因为不佳的口碑,导致了票房的惨败。

    影片的故事和情感过于私人化,难以引发广大观众的共鸣。男女主角的爱情脱离现实不接地气,当年那个最懂观众的冯小刚导演去哪里了?

    虽说盛衰荣枯是亘古不变的自然规律,而且冯小刚这几年一直争议不断,电影创作已明显露出疲态,但最近两三年的《我不是潘金莲》《芳华》,无论票房还是口碑,表现都还是相当不错。尤其相对于与他齐名的张艺谋和陈凯歌,至少大家都会觉得,冯小刚的票房号召力一直很稳

    哪知道这一次,楼塌得这么快。

    不由得让人感慨,时代抛弃一个人,连招呼都不打。

    《只有芸知道》这次之所以惨败,口碑不好,肯定是首要原因。

    把好友的故事搬上大银幕,这一行动固然显得有义气,但故事和情感却陷入了严重私人化的境地,普通观众难以产生共鸣。

    男女主角的爱情,就像片中的新西兰风光一样,美是美,就是离咱们太远了,太不真实。

    光是男女主角年纪轻轻就能移民新西兰,在风景如画的地方过神仙日子这一点,大多数人想都不敢想。

    更别说两人从相识相爱到结婚,过程都唯美至极,从来没有冷战吵架这些鸡毛蒜皮,也没见他们为柴米油盐发过愁,更不用担心婆媳问题、孩子学区房买哪儿、中年危机怎么办……

    剧情上的槽点不说,服化道也相当敷衍,男女主从青年到中年基本没啥变化,女主虽然得了绝症,但到死也是美美的。

    冯导大概以为,像当年《非常勿扰》一样,去国外拍拍风景,讲讲煽情故事,就能把观众感动得稀里哗啦,轻轻松松挣到高票房。

    殊不知经过这几年电影市场的培养,观众早就不吃这一套了。

    还有一点就是,冯小刚在观众中的形象,现在也比较一言难尽,某种程度上,会拖累作品票房。

    观众都是非常爱屋及乌的,如果对某位导演或演员的印象好,那么即便有一两次作品失手,大家还是会比较给面子,比如零差评的李安,即便近两部作品都口碑平平,但大家都还是很客气。

    但如果创作者平时给观众的印象就不太好,作品质量还一言难尽的话,那么对不起了,坏印象会让作品的遭遇雪上加霜

    一代名导,也曾是小厮

    曾几何时,冯小刚是投资商眼中的票房保证,从《甲方乙方》到《老炮儿》,他贡献了大量优质的现实意义作品,也因此被大家亲切地称之为"六爷"。

    只可惜,拍惯了商业片,如今转入到文艺阵营,不仅观众不大适应,冯小刚本人也明显有些力不从心了。

    可能,如今身居高位,被众人追捧的他,早已忘了当年的卑微和匠心。

    其实,冯小刚能走到今天,成为大家眼中的名导,与其人生经历有着密切的关系。

    冯小刚出生在背景一个普通的小胡同家庭,由于父母离异,他自小就和母亲、姐姐三个人相依为命。

    但不幸的是,冯小刚的母亲在离婚后一直都是体弱多病,又需要拉扯两个孩子长大,所以一家人过得十分辛苦。

    不过,母亲对他却寄予了厚望,笃定他会有崭露头角的那一天,"只要你有了出息,妈妈的罪就没有白受"。

    为了实现目前的夙愿,冯小刚极度渴望成功,他希望能够出人头地,摆脱贫困,拯救自己瘫痪在床的母亲。

    高中时,冯小刚进入了部队,经常筹备一些文艺晚会,这为其日后的转业有极大的帮助。

    离开部队后,冯小刚开始在一些不知名的影视剧中做美工,一当就是5年。

    幸好,多年没有找到机会的冯小刚,终于在有幸认识了"大院子弟"郑晓龙之后,开始逆转人生的方向。

    当时的郑晓龙在北京电视剧艺术中心主抓生产,谁想进中心,都要通过他,为了讨好含着金汤匙出生的郑晓龙,年轻时的冯小刚老是跟在他屁股后面跑腿,希望能够借此认识更多的人脉,让自己的才华得到更多人的赏识。

    为此,压根不在意什么尊严和身价,甘当电视剧中心打杂的小厮,时不时客串一下无关紧要的人物,哪里需要往哪里去。

    因为长相瘦黑,有几分越南军官的模样,他还经常会被嘲笑、挖苦,但是没有沉溺在自尊心受挫的苦闷里。

    通过郑晓龙,冯小刚认识了人生的第二个贵人——王朔。

    自此,他可谓是把马屁精功能发挥到了极致。

    不仅时时跟在王朔后面,朔爷长,朔爷短地称呼对方,俨然叫成了口头禅。

    还在各种饭局上背王朔的小说,一边背一边夸。

    有人让他评论王朔,就用用"抬头望见北斗星"来比喻自己遇见王朔的故事。

    当时,同为京圈子弟的叶京对冯小刚非常看不起,觉得他谄媚又利己主义,所以评价他说"我认识的冯小刚渴望成功,做梦都想出名,为了成功,什么架子都能放下来,他很会做人。"

    但是被夸的时间长了,王朔也算相当受用,渐渐地给了冯小刚一些机会。他曾说:"如果一个人天天拍你马屁,你不能跟他急吧。"

    不过,冯小刚虽然喜欢拍马屁,却也是有真本事的。

    当初,《编辑部的故事》剧本丢失时,王朔不愿意重来一遍,这时候冯小刚自发举荐,愣是模仿着王朔的风格写出了七八集的剧本,从而得到了该片的编剧署名。

    此后,有了王朔带着他玩儿,机会也是越来越多。

    草根逆袭,从打杂小厮成为与京圈子共同署名的编剧,冯小刚自然会遭到质疑:一个美工,是如何在短时间内一跃成为电视剧编剧?

    对此,郑晓龙在一次采访中给出了回应:"其实当初团队有一些认识不同意的,但是他很积极,因为背诵了不少王朔的作品,所以在语言风格上越来越像王朔,甚至有时候写出来的东西比王朔还要王朔,于是才同意他加入编剧组。"

    即便如此,还是有很多人在吐槽冯小刚是"马屁精",但是他只是说"我就这样,怎么着了吧。"

    可见,对他而言,比起机遇和功名,流言蜚语根本不值一提。

    之后,冯小刚一鼓作气,与郑晓龙联合编剧了电影《遭遇激情》和《大撒把》。到了1993年,他更是直接升级为导演,与郑晓龙一起联合执导《北京人在纽约》,从此正式踏入京圈。

    因为缺少其他京圈子弟所拥有的背景资源优势,出身平民的冯小刚,更加渴望成功。为了得到更好的资源,他从来不在乎自己的面子。

    和京圈的人吃饭时,他总是坐在末座,端茶送水,有时候还要负责接菜,无论对着谁都喊老师。

    他从不计较这些行为被外人过分解读,在他看来,一个普通出身的人,只能依靠有资源的人,把他们哄开心了,才能够有得到相关资源的机会。

    冯小刚也算不负众望,获得资源后,导演的电影《甲方乙方》,在1997年狂揽3000万票房,并在豆瓣收获了8.3的高分。

    之后,靠着自己的实力,他获得了王中军的青睐。

    当时,同样是京圈出身的王中军接连投资了冯小刚、陈凯歌和姜文的电影,最终只有冯小刚的电影赚了钱。

    于是,王中军签下冯小刚,两人携手开启了中国的贺岁片时代。

    《不见不散》《大腕》《手机》等都成为了当年的现象级电影,不仅收获了不错的口碑,票房也是大丰收。

    说起来,草根出身的冯小刚,也算是凭借自己的实力,好好扬眉吐气了一把。

    只可惜,鲜花和掌声来得多了,晚年他似乎也开始迷失了。三大导“张陈冯”里,冯小刚曾经是最有观众缘的,正是他1998年的《甲方乙方》开启了内地的贺岁片市场。称呼冯导一句“中国贺岁片之父”,是没问题的。

    这么些年来,他也一直制霸贺岁片市场,《甲方乙方》《不见不散》《手机》《非诚勿扰》等作品都是当年贺岁档票房冠军。

    很多观众都觉得,跨年好像就得看冯小刚电影。

    2015年,冯小刚主演、管虎执导的电影《老炮儿》,不仅票房口碑双丰收,冯小刚还凭借片中六爷一角,获封金马奖影帝,一时之间,人气和地位达到巅峰。

    不知道是不是观众的捧场助长了冯小刚火爆的脾气,性情直率的他常常在公共场合上“放炮”,和不同对手大打“口水仗”,“小钢炮”这个称号也就这么来了。

    如果说一开始骂盗版商、骂娱乐圈乱象还可以说是耿直敢言,但冯导似乎越骂越收不住, 炮火攻击范围也有点跑偏了。

    比如《非诚勿扰2》上映后,说自己“躺着挣钱最容易”。自得和傲慢的心态溢于言表。

    再比如《私人订制》被吐槽后,冯小刚曾连发6条微博炮轰影评人说他们浅薄,装大尾巴狼蒙事骗人,“我不怕得罪你们丫的,也永远跟你们丫的势不两立。

    《私人订制》第二个故事就是损你们丫的这帮大尾巴狼,把电影说得神乎其神跟这儿蒙事骗人,好像你们丫的多懂似的。连他妈潜台词都听不出来,拐两弯你们丫就找不着北了,非得翻成大白话直给你们丫才听得真着,还好意思说自己是影评人,别他妈现眼了。”

    可是《私人订制》明摆着就是圈钱的烂片啊~

    骂完影评人不够,冯小刚甚至还曾骂观众,说是垃圾观众导致了垃圾电影。

    不知道这次,冯小刚自己如何评价《只有芸知道》,如何评价那些不去看这部电影、或者看完后给差评的观众呢?

    口无遮拦让不少观众对冯小刚敬而远之,加上《手机2》的风波一出,他在观众心中的印象就更加一落千丈了。

    所以这次《只有芸知道》上映,哪怕他再低调、再夹着尾巴做人,也回天乏术了。

    那些想要躺着挣钱的导演,最好也省了这条心了吧。

    如果只是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妄图挣快钱,不尊重市场和观众,即便是票房之王冯小刚,也有翻车的时候啊。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进入寒冬的冯小刚,新片惨遭滑铁卢,凌晨深夜发文哀叹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vmho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