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原则遇上关系

作者: 独立词 | 来源:发表于2016-09-20 07:17 被阅读101次

         原则这种东西,一旦降低或被打破,天平的砝码就被人情关系所倾斜。


         中秋刚过不久,前段日子,也忙坏了机构的工作人员,承接居委各类中秋活动。且不说居委的游园老套路(表演+摊位游戏+奖品),就是社工主导做的服务也遇到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关系重要还是原则重要?

         在社区,社会工作者强调与服务对象建立良好的(专业)关系,专业关系是有原则的,而关系更多强调的是感情的维系。为什么会讨论这样一个话题,因为社会工作者强调专业关系,而居民更熟悉的是人情关系,居委会更擅长的是情感关系,那么问题来了,当原则遇上关系,服务该如何面对?

         近期去观察和协助了了几个活动,基本都是“老套路”,但笔者发现,社会工作者的服务设计有所改变,能够针对服务的需求,融入相应的宣传教育,甚至是居民组合互动的游戏,这一点无疑是一个进步。然而笔者却发现,尽管设计再好,落实却不一定被居民买单。例如:在一个组队猜谜的活动中,需要居民两两配合,完成任务方可换取奖品券。社工设计这样一个活动,相信是希望促进邻里之间的沟通,因为其他由居委会设计的摊位游戏基本上一个人完成即可。然而出现的情况是,居民以为排队领礼品,弄清楚规则后,队伍就是不按规则排,游戏过程中也是各种不守规则,甚至出现倚老卖老、装傻不懂、耍无赖等情况。这样基本上社会工作者服务设计的意义就所剩无几了。

         反思一下,社会工作者的服务设计和准备不够细致,没有考虑到一些特殊情况的应对方案,同时,这也反映出当下很多应节性的社区活动的弊病,“摊位一开,礼品到来 ”的思想已经被植根于居民的脑海中(笔者曾经见过有社区居民直接就是疯抢礼品的状况 )。这里也可以看到现象的原因,一是居民特别是经历过苦日子的老人,对礼品有着“欲望”;二是长期以来居委会的活动模式以游园摊位派发礼品吸引为主,逐步让居民形成对摊位游戏的刻板印象;三是社会工作者前期在进入社区宣传的时候,用的也是这一招,也给人留下类似的印象。

         另一个例子是笔者所在的中心链接了救助站的物资,希望给予困难家庭一些支援。社会工作者都是电话通知服务对象前来领取,并无对外宣传。出现了什么状况呢——活动期间,总会有居民来询问自己能不能拿一些,说着各种理由,最可笑的是,有些居民说物资的质量不错,想拿回去送人。有些人对着工作人员好说歹说,拉近各种关系,说各种人情,什么家里老人啦,想给邻居的困难户领取啦等等,让一线社工也很为难。

         在这里,笔者并不想去讨论人性的弱点,也不去评论什么道德人品,通过上面的例子我们都切身感受到,当关系凌驾于原则之上时,我们所建立的仅仅是关系,而缺失了专业。有人说中国就是一个人情社会,我们改变不了,或许、也许我们颠覆不了这一“国情”,但笔者仍旧鼓励和支持,并且以身作则去坚守住一些原则,例如救助物资不是特定人群的话,不给领取就真的不给,这就是底线。我猜肯定有人会说这样会破坏社会工作者与居民的关系,特别是社会工作者在这样一个需要被社会大众去认识和接纳的过程。但笔者想说的是,与其让社会大众去接受一个不正确的认知——“社工无外乎如此”,那么笔者觉得,还不如不认知的好,要知道认知一旦形成,要再去改变,就更难了。关系建立重要,但建立的是人情关系还是专业关系?当所谓的关系碰上原则呢?这算是我们专业的伦理困境之一吧。

          社会工作者有责任去教育大众社会工作是什么,社工是做什么的,而其中这个过程,原则和关系的碰撞就在所难免。社会工作者的专业形象、维护公平公义的形象树立,需要从坚守专业的原则开始,虽然艰辛,亦要坚持。要知道,原则这种东西,一旦降低或者被打破,天平的砝码就被人情关系给倾斜了。那么,然后,很多事情就扯不清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当原则遇上关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vone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