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573年,在栾书和中行偃的阴谋诡计下,晋厉公诛灭了当时在晋国权势倾天的郤(读西)氏;在三郤之乱中,晋厉公的亲信胥童将栾书和中行偃也拘捕了,试图将栾氏和中行氏一并铲除,但是晋厉公被短暂的胜利冲昏了头,亲自为栾书和中行偃开脱。放虎归山后,栾书和中行偃趁晋厉公出宫游玩的时候,杀死胥童,囚禁晋厉公,六天后将晋厉公也杀死。
有备无患是栾书一贯的行事风格,就在囚禁晋厉公的同时,栾书已经派遣荀罃(读英)、士鲂(读房)前往洛邑,面见周子,诚邀其从成公之事。按理说回国当国君应该是不假思索的大好事,但是周子却犹豫了,30年前,赵盾也曾派人来此迎立公子黑臀回国即位,是为晋成公,但即位后的晋成公一直活在赵氏的阴影下,是一个傀儡国君。如今这一幕再次上演,周子心中难免迟疑,他在想栾书到底是何居心?他回国后的日子又会是怎样?
经过深思熟虑后,周子还是决定回国一展所学。在抵达晋国时,栾书携群臣迎接新君,面对这声势浩大的场面,周子说:“我本是一个流亡在外的公子,根本没指望能当国君,人们拥立一个贤能的君主,就是为了听他号令,如果我做的不好而被你们废黜,那是我自己的问题,可如果我是个贤能的国君你们却用暴虐来对待我,那就是你们的问题。如果你们只是想拥立我当一个傀儡的话,你们就趁早换一个人,我可不想重蹈成公的下场。”晋国诸卿根本没想到一个十四岁的少年能说出这番话,赶紧表示:“臣等唯君命是从。”如此,周子在群臣的簇拥下进入国都即位,是为晋悼公。
晋悼公即位后对国内的现状有着清醒的认识,近二十年,国内接连发生下宫之难,三郤之乱,以及栾书中行偃弑君事件,国内局势动荡,矛盾重重。晋悼公认识到,攘外必先安内,稳定国内局势时当务之急。
他首先是驱逐了曾经帮助晋厉公讨伐卿族的臣子,向卿族表态,表示不会对卿族动手;如此,结束了长达十余年的王室与卿族之间的内斗。接着命百官,素内政,任贤良,减赋税,轻劳役,宽刑节俭,不兴土木,解放了生产力,肃清了朝政,晋国国力大大增强。
国内矛盾缓和,国力增强之后,晋悼公便开始对外用兵,当时晋国的主要对手依然是南方的楚国,但是晋悼公并没有急于南征,而是选择先消灭北方的戎狄,稳定后方。魏绛劝谏说:“如果我们对北方用兵,楚国一定会趁机讨伐我们,我们应该与北方戎狄讲和。”
晋悼公听取了魏绛的建议,派魏绛北上与戎狄结盟修好,此次结盟,给晋国北方带来了二十余年的安定。
解决了后顾之忧,晋军便开始准备发兵攻打地处中原但依附楚国的郑国,晋悼公三分晋军,轮流伐郑,楚国每次都要出兵救援,而晋国每次只用了三分之一的军队,久而久之,楚国逐渐力不从心;而郑国根本没有能力跟晋国或楚国抗衡,只是个墙头草,哪边强就往哪边倒,现在明显晋强于楚,郑国就倒向了晋国,成为晋国的附庸。郑国归顺后,晋悼公主盟,与宋、卫、鲁、郑、曹、邾、薛、齐等国会盟于萧鱼,萧鱼之盟,宣告着晋国霸业的复兴。
在公元前559年、558年,连续两年天现异象,呈极煞之兆,公元前558年,一代雄主晋悼公英年早逝,年仅二十九岁。
晋悼公在位时,救宋、伐齐、伐郑、修鲁、结吴、和戎,大会诸侯共计十七次,在晋国的历史上,晋悼公的地位可以和晋文公相提并论。虽无霸主之名却具霸主之实,年纪轻轻就在政治上异常成熟。短暂而辉煌的人生,宛如流星般耀眼,划破春秋的历史长空。其诸多英明决策,影响华夏数千年文明的发展与传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