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话唠会是怎样一种体验呢?我是真的不知道。
平时我都不怎么说话的。可能心里不想这样,但实际中却是这样做的。
身边没人的时候自然不说,人多的时候也感觉没什么话说,有人他们说的一些话题,我都很难插上嘴。有时候我会想,我是不是和这个社会有点脱节?有一些热点,比如足球,比如运动,我平时都不会去关注,有时候觉得应该强迫自己去关注一些别人关注的事情,可是明明没有情趣,强迫也做不来,偶尔看一次足球都感觉是煎熬。有一次有一个朋友说自己熬夜看球,没有人陪,我竟然问他,爱人不陪吗?现在想想也觉得自己可笑,甚至是无知。球迷这东西,只有球迷才去一起看,否则,即使是真爱也是做不来的。
现在试着写一些文字,也是感觉语言匮乏,没什么可写。有时候遇到一件事,不管是好事还是愁事,脑子里总是有很多想法,还会联想到一些其他相关的事情。每到那个时候,感觉自己都像个思想家了。可是真做到电脑前面开始打字的时候,却只能写出寥寥的几句。前几天把最近写的都看了一遍,大部分在500字左右,只有两篇能到1000字,里面却有不少啰嗦、重复和无用的成分。
记得小的时候,我也不是这样寡言的。印象中,在小学、初中的时候,上课只要老师转过身去在黑板上写板书,或者老师不在,上自习的时候,都是在跟同桌和前后桌说话,而且几乎所有同学都是这样,用老师的话说,就像是无数只苍蝇在嗡嗡乱叫。那时候无论是上课还是下课还有回到宿舍熄灯前后,所有人都有说不完的话。
也许所有的人都是天生的话痨,有的人只是在后来的人生里,因为某些原因,渐渐失去了说话的兴趣和能力。
我是什么时候开始变得说话越来越少了呢?可能是在高中复读的那段时间。
第一次高考分数是524分,成绩单不知道还有没有保留,但是这个分数时候来难以忘记的。那是2001年,河北省最后一年3+2考试,本科一批录取分数线是571分,本科二批是543分。分数出来的时候都已经放假了,当时网络还不是很发达,很多同学家里都没有电脑,手机也还是不能上网的。得到消息,同学们都到学校去查分。我已经忘了那天都见过什么人,和什么人说过话,那天的记忆只留下一个数字,524。
以后很长的时间里,我都不记得有什么印象深刻的说话场景。复读的一年,压力之大可想而知。那一年的同学都是陌生的,原本没有什么共同语言,甚至在心里觉得他们是比我小一届的,有些还觉得挺稚嫩。他们的一些话题已经不能再引起我的兴趣,很多事情,我也只是笑笑。这一年,也会和一些关系好的同学一起绕着操场走几圈,但话题话语都少了许多,有些自习课也会去图书馆,或者给原来的同学写写信。可能就是从那段时间开始,不会过多的关注这个世界了。虽然第二年考了603分,貌似追上了以前的同学,可是心境却再也回不来了。
现在,我又想做一个话痨了。
人总是会有想法的,也总是需要表达和倾诉的。因为平时表达的少,所以,没有人习惯倾听你,真正需要倾诉的时候,身边已经没有可以倾诉的人了。自己在脑子里想的时候也会思绪万千,跟别人说的时候,却说不出几句话来,有时想写出来,也是写不了几个字。面对着那区区几行,觉得确实是心里的话,不足以表达,也不知道怎么去丰富。或许,是真的失去了表达的能力。
词不达意。辞不达意。
最近加了几个聊天群,还有写作交流群,这些在本质上是没有用的。我甚至觉得,网络聊天会导致语言功能的退化。因为对方发过来一句话的时候,我们都是会考虑如何应答的,打字的时间会让思维变慢,而真正面对面的聊天,是没有那么长时间去思考的,几乎是凭着本能的应对。网络让我们的沟通变得更加便捷,也导致沟通的能力慢慢的退化。
于是想到,已经好久没有写过信了。上次写信,应该还是在大学的初期,同学之间有写信的风气,个人电脑还没有很普及。而到了大三以后,能发短信和email的,绝对不会写信了。现在更没有人写了,或者拿起笔想写几个字,也想不起来好多字长得什么模样了。
有没有人愿意和我聊聊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