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下完一场雪,大地一片白。因雪后路滑,假期顺延三天,我决定回到小城家里去。路边好久等不到一辆去小镇的出租车,冻得通红的鼻子上早已鼻涕横流,双脚不停地跺着地下有点打滑的积雪地。正在我绝望的时候,跟前来了一辆去小镇的小车,我喜出望外,马上取下手套招了招手,谢天谢地,车在离我2米远的地方缓缓停下。
很快,小车的座驾上探出一位30来岁的女司机。她戴着眼镜,手上一双雪白的手套
分外扎眼,副驾上还坐了一位太约比司机小两岁的姑娘,怀里搂着一位两岁左右的小男孩儿,后座上还坐了位十来岁的小男孩儿。这时,副驾上的女人慢慢探出头来,只见她眉弯柳叶,长发及腰,肤若凝脂,似春水含笑。这姑娘还算客气,她撇了撇嘴,稚声嫩气地对我说:“大叔,这鬼冷的天等车不易,我们去大悟高铁站接一个人,顺便车上你一程。不过嘛……”姑娘顿了顿,把未说完的话又咽在了肚子里。我一听这车正好路过我要去的县城,不甚窃喜,今天总算走了狗屎运,竟遇上如此的好事。我马上接下姑娘的话:谢姑娘好意,能坐上你的便车就很不错了。车费你说多少是多少。说完我便拉开了车门,低着头,重重地坐在了小男孩右边的后座上,一下子觉得车内温暖了许多。我掏出钱递上过去,接钱的是副驾上的姑娘,她仍旧一脸地笑。她一边找钱一边说:“大叔,你到广水县城,我只收了你20块,你可别说我见财忘义哦。"姑娘收完钱又一脸地笑。我接过姑娘找过来的钱,谢过不停。我说:姑娘你是好人,坐上你的车是我的福气。司机看到副驾收了钱,自已赶忙启动了车子,随着车尾冒出的一阵白烟,小车终于开始缓缓地前行。 小车在107的国道上以20马的速度前行着,也打消了我下雪天道路行车不安全的顾虑。通过司机和姑娘的对话。才知道她们是一对同胞姐妹,姐妹俩很快地打开了话匣子。坐在副驾的姑娘,操着满口地道的汉腔,她讲我听,一直没有插嘴。她说:“上次回来,她去一个亲戚家,亲戚家的孩子快6岁了,父母不在身边,孩子在农村由奶奶带着,奶奶见了车子说:‘小胖,让开,叭叭来了’。”副驾上的姑娘听到这话,一头雾水,这好端端的汽车,怎么就教孩子叫成“叭叭”呢?弄得孩子见了车子就说“叭叭来了”。后来这姑娘马上告诉哪孩子:这是汽车,哪是货车…。等一会后面来了车,这姑娘问哪孩子,孩子说“是叭叭”,还振振有词地说,我奶奶教我的,我听了哭笑不得。
听完这话,我忽然记起另一个朋友讲给我的一件事。那位朋友说:我老家也在农村,我妈以前带着侄子出门,一只手拉着羊,另一只手随手扯草,还拿着塑料袋捡矿泉瓶。后来我去我妈家,带着我侄子去参加别人酒宴。他不吃,就爱到处找喝完的矿泉瓶。我说侄子是拾破烂的,我拦都拦不住,看的我很心酸!回家后,我对我妈说,你教孩子从小勤俭节约没错,可是做家长的行为影响了他,以后不要再在孩子面前捡矿泉瓶,告诉侄子好好读书 ,才是正事儿 。 这两件事连在一起,不得不引起我的思考: 随着城镇化速度的加快,父母都进城务工去了,把孩子交给父母,这些大批由农村父母带出的隔代
留守儿童,他们的父母不在身边,孩子的教育谁来管,在学校有老师,在家里可就无人问津了。这是一个严肃的社会问题,也许十年以后,这批孩子将会重蹈他们父母的覆辙!
上次跟一位朋友聊天,偶谈起孩子的教肓问题,说现在的孩子们书不会读了,字不会写了,也过起了西方人的一些节日。他(她)们成天迷恋网络游戏,沉醉于虚拟,玄幻,超越的世界里。网上已经有人关注了,说道现在的年轻人都非常疑惑,每天看了那么多书和信息,为何自己还那么不充实?分析说现在一些孩子,所学的知识都是些零碎的,这些碎片化的知识不成系统,他们哪里知道,知识是经过自己消化重新加工成自己体系,能拿来能应用的才叫知识。你看现在的年轻人,有几个能坐下静下心来阅读一本书?有需求就在手机上百度一下,要找的东西马上就出来了,知识完全是靠嫁接起来的,好多东西不接地气,你说这能怪发明网络人的错吗?
这位朋友还说:电子产品的利弊也有人拿出来讨论,最有说服力的反面例子是乔布斯不会让自己的子女在家玩任何电子产品,说是这样的后果,是大人,孩子对电子产品产生依赖,犹如上世纪的“毒品",也叫“精神海洛因。这玩意儿最大的影响是限制人们的想象空间,家人之间沟通变少,未来十年二十年,导致家庭离婚率高的就是手机,比如你我可能就能成为例子。朋友说完我们相视一笑。随后他抛出一句:我们的担心也许多余,长江后浪推前浪,历代古人胜今人,让孩子们自己正确去面对网络和电子产品吧!
2017年1月9日于广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