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史遇春
回顾往昔,昨天的历史,依然历历在目。
话入正题。
这里,就来说说明孝宗(朱祐樘)主政时期的太监李广,说说李广之死,说说白米、黄米的隐语,说说牵连其间的种种。
事情还需要从明孝宗之父明宪宗(朱见深)说起。
据明人沈德符《万历野获编》卷一《弘治中年之政》记载:
成化(公元1465年~公元1487年)时期,西番僧人答(又作劄[zhā]、扎)巴坚参被称之为尚师,明宪宗封他为万行庄严、功德最胜、智慧圆明、能仁感应、显国光教、宏妙大护(一作悟)法王、西天至善金刚普济大智慧佛。
查阅《大明宪宗纯皇帝实录》卷五十三可知:
答巴坚参被皇帝敕封一事,时在成化四年(公元1468年)夏,农历四月二十日。
后来,明宪宗崩逝,明孝宗朱祐樘立。
据载,成化二十三年(公元1487年)明孝宗即位之时,答巴坚参的封号已经被革除了。
就相关历史事件简单分析:
明孝宗掌权之初的做派,似乎是要与其父明宪宗对佛、道、方术的偏信与见重有所区隔。
不过,到明孝宗弘治九年(公元1496年)时,朱祐樘似乎又染上了朱见深的旧习,本年,他敕封灌顶大国师答巴坚参为西天佛子。
此外,根据明孝宗的旨意,道录司左正一王应琦等三人,也被恢复了真人高士的原职。
此处所谓的“道录司”,始置于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归属于礼部;主要掌理道教徒相关事务;其主官称正印、副印,下设左右正一二人、左右演法二人、左右至灵二人、左右玄义二人等;行于各省,则府置道纪司、州置道正司、县置道会司。
弘治十年(公元1497年),朱祐樘又前进一步,御赐真人王应琦、陈应循等真人印,并予以诰命(皇帝封赠官员的专用文书)。
在面对这些封佛置道的事件时,回望前尘,明宪宗成化时期的僧人继晓、官员李孜省等以旁门左道幸进,到明孝宗初期,这些人全都伏法受诛。
一切,也不过犹如发生在昨日一般。
既然说到僧人继晓与官员李孜省,考虑到他们与本文主要人物李广的共性,这里,有必要对他们一一剪影介绍。
关于僧人继晓,可参看《明史》卷三百七·列传第一百九十五《佞幸·继晓传》。
继晓,江夏僧人。
明宪宗时,继晓凭藉秘术、依靠中官梁芳而进用,被授予僧录司左觉义,进升右善世,并被命为通元翊教广善国师。
此处所谓的“僧录司”,与上文的“道录司”性质相同,明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置,隶属于礼部;掌管僧侣相关事务;其主官为正印、副印,下设左右善世、阐教、讲经、觉义等;行于各省,则府置僧纲司、州置僧正司、县置僧会司。
这位国师继晓,每天引诱皇帝做佛事。
其间,因在京师西市建造大永昌寺,逼迫居于其地的民众数百家迁徙,花费国帑数十万白银。
后来,员外郎林俊上请朝廷,斩杀梁芳、继晓等人以谢天下,结果,林俊自己差点被皇帝杀头。
继晓也算是聪明人,看到弹劾风起,他担心会遭受祸患。于是,他向明宪宗上请,说是要回乡奉养母亲,请求皇帝许可,同时,他还向皇帝请求给予其空名度牒五百道。继晓的请求,朱见深全部答应。
不过,继晓的退归,最终还是没有逃过罪罚。
在明孝宗初期,因科臣林廷玉上言,继晓被逮治弃市。
说完继晓,再看看李孜省。
关于李孜省,可参看《明史》卷三百七·列传第一百九十五《佞幸·李孜省传》。
李孜省,南昌人,曾以布政司吏员待选京中官职,其间,因贪赃事发,他藏匿京师不归。
其时,明宪宗喜好方术,李孜省就学习五雷法。
何谓“五雷法”?
据明代邓志谟《咒枣记》(又名《萨真人得道咒枣记》)第三回《萨君秉诚心修道 三神仙传授法术》载:
乃教萨君以“五雷大法”,教导他心内存神,口中呵气,手上运诀,脚下踏罡,遣雷神驱雷将,打动了五方蛮雷。又教他:亥为天门,在天门上起天火;坤为地户,在地户上起地火;卯为雷门,在卯上起雷火;戊子上起霹雳火;巳、午、未上起太阳三昧真火。运的雷轰轰烈烈,有惊天震地之势;起的火炎炎赫赫,有烈山燎原之威。以此法驱邪邪灭,慑祟祟伏,这便叫做“五雷法”也。
习练五雷法而外,李孜省还深厚结交中官梁芳、钱义等人。
这样,李孜省后来便以符箓进用。
成化十五年(公元1479年),李孜省被特旨授予太常丞(正六品),但因贪赃被劾,遂改为上林苑监丞(正七品)。
其后,李孜省向皇帝进献淫邪方术,并与梁芳等人表里为奸,逐渐开始干预政事。
成化十七年(公元1481年),李孜省被擢升为右通政(正四品),寄俸在本司,仍然掌管上林苑监丞之事。
其时,僧人继晓等人,全都尊贵显达,并与李孜省相倚为奸。
此后,李孜省虽有小挫,但官路通畅,权势不衰。
直到明孝宗即位,李孜省才被谪戍边卫。随后,他又被逮系,下入诏狱,坐罪交结近侍,按律当斩、妻子流放二千里之外。皇帝下诏,免其死罪,仍然戍边。李孜省不胜捶笞拷打,病死在狱中。
继晓、李孜省的前事仍在眼前,与他们类同的后事继续发生。
(本篇结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