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史遇春
下
(接上文)
没过多久,也就是弘治十一年(公元1498年)的冬天,清宁宫发生火灾。
其时,皇太后居清宁宫。
此时,又有人说,清宁宫之所以发生火灾,是因为李广在万岁山上建造毓秀亭的年月不利,犯坐杀、向太岁,才成此祸。
皇太后听到有这么一说之后,勃然大怒,道:
“今天也是李广,明天也是李广,到处兴工动土,导致这般灾祸。累朝所积的宫室,一旦之间就化为灰烬了!”
皇太后的话很快就传到了李广的耳朵里。
李广听到皇太后有这样的言辞,他心中十分惧怕,于是,就饮鸩而亡了。
李广虽然死了,但是,朱祐樘对李广的心还没有死。
那时,朱祐樘还想着,像李广这样的神人奇士,肯定秘藏有很多奇异的方子、肯定有绝不外宣示人的神书。
于是,在得知李广死后,朱祐樘马上命令内侍前往李广住处搜索。
奉了皇帝命令的人,立即封锁了李广在宫外的宅邸。
结果,那些前去李广宅邸搜查的人,并没有搜到朱祐樘想要的奇方秘书,不过,倒是有意外收获,他们搜到了一套李广纳贿的帐簿。
看来,李广还是挺仔细的,纳贿也要清楚记录。
李广做这账簿,不知是为了计算收纳银钱的多少,还是为了记录清楚钱财所对应请托事宜的安排?
搜索完毕,回宫覆命的人,先将李广纳贿的账簿呈进给了皇帝。
朱祐樘接过李广纳贿的账簿,仔细查看,只见上面写着:
某人送黄米几百石;
某人送白米几千石;
……
总计下来,黄米、白米有几百万石之多。
朱祐樘起初不知,心想:
这李广,有吃有喝的,收人家那么多黄米、白米做什么。这么多白米、黄米,他家里能堆放得下吗?
后来,朱祐樘才知道。
这黄米、白米原来是隐语,其实:
黄米就是黄金。
白米就是白银。
至此,朱祐樘才恍然大悟!
奥!原来,李广贪赃滥权已经到了如此的地步。
于是,皇帝下令,将李广家全部籍没。
科道官员听知此事后,纷纷上书,请求皇帝递出李广的纳贿账簿,并对此事进行查问究责。
当日,凡是名列李广账簿者,全都惶恐惊惧,个个自危。于是,这些人纷纷出动,星夜之中,奔赴皇亲国戚处求救。
据说,不期而遇的求救者,一夜之间,竟有十三人之多。
时人描述当时情景,说是:月下只见轿影重重,其中还有一人独乘女轿。
后来,因牵涉太广,这个事情还是被压了下去,没有进行究责。不过,李广账簿上纳贿者的名字,还是被盛传于朝廷内外。
那些被点名的人,都觉得颜面无光。
后来,时间一久,大家也就心安理得,他们也就不再有羞愧之态了。
被点名者中,如太宰屠滽、宗伯徐琼、司寇白昂、通政沈禄、陈瑶诸人,名声尤为响亮。
记录此事者说,朱祐樘也算是英明吧,后来,他逐渐将这些人罢黜了。
李广已死,似乎,他的事情主要集中在旁门左道上。
其实不然,李广还有擅权纳贿的事迹种种,除上文所及的黄米、白米之外,这里再说说与其相关的事项。
一、插手选定驸马事
明人沈德符在《万历野获编》卷五《驸马再选》记载:
明孝宗弘治八年(公元1497年),内官监(宦官组织名称,明朝宦官组织庞大,为历代之最,其组织分为十二监、四司、八局,号称“二十四衙门”,内官监即十二监之一)太监李广,接受富人袁相的重贿,竟然将袁相选为当朝驸马爷,尚德清公主。
既然说到德清公主,还是有必要简单介绍一下公主其人。
德清公主(公元1478年后~公元1548年),明宪宗之第三女,生母不详。弘治九年(公元1496年),下嫁林岳,生有两子林鹿与林廌[zhì]。公主贤德,侍奉公婆,礼节和平常人家一样。正德十三年(公元1518年),林岳去世,公主寡居三十一年后辞世。
关于德清公主,《明史》卷一百二十一·列传第九《公主·宪宗五女·德清公主传》有载。
在李广的运作下,富人袁相被选定为大明王朝堂堂公主的驸马爷,并且已经确定了婚期。
不过,事情并没有按照李广的安排进行。
其间,李广受贿选驸马的事情开始风传。于是,科道官上疏,对此进行揭发。
不得已,朝廷下旨:
斥逐袁相;命令重新进行德清公主的驸马选定事宜;同时,还对参与其事的太监萧敬等人进行了诘责,说是他们办理驸马选定一事太不谨慎,以至于流言纷纷,严重影响了朝廷的声誉。
不过,李广此时受宠,皇帝对其置之不问,所以他毫发无损。
看来,明朝的太监,在皇帝的宠任之下,真实包山包海,连公主的婚姻都要上下其手,真是千古奇观啊!
看来,明朝的公主,在其皇帝父亲的眼中,也不过尔尔,其父女亲情,竟然敌不过皇帝对太监的信任,真是可叹啊!
此事亦见《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三(弘治八年八月)。
二、家人贩卖私盐事
李广的事,又见《明史》卷二百二十三·列传第一百十一《盛应期传》所载:
“太监李广家人市私盐至济,畏应期,投水中去。”
由此可知,不但李广得宠,其家人也没有闲着,他们贩卖私盐,违法牟利。
三、包庇外戚事
李广的事,又见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卷六《何文鼎》,据载:
“又延龄被酒,奸污宫人,文鼎持大瓜幕外,将击之,赖太监李广露其事,仅得脱。”
外戚寿宁侯张鹤龄(明孝宗孝康张皇后之弟)喝酒之后,奸污宫女,太监何文鼎手持大金瓜(古时卫士所执的一种兵仗。棒端呈瓜形,铜制,金色。)立于帘幕之外,准备击打张延龄。李广偷偷通风报信,张延龄得以逃脱。何文鼎因此事上疏,极谏外戚之患,惹恼皇帝,最后,何文鼎被孝康张皇后杖打至死。
关于李广的一切,至此基本说完。
末了,再提醒一句,如果您还沉浸在历史的具体事件中,希望您再看一看本文开篇的论述!
本文主要参考资料:
1.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卷一《弘治中年之政》
2.《大明宪宗纯皇帝实录》卷之五十三
3.《明史》卷三百七·列传第一百九十五《佞幸·继晓传》
4.《明史》卷三百七·列传第一百九十五《佞幸·李孜省传》
5.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卷五《驸马再选》
6.《明史》卷一百二十一·列传第九《公主·宪宗五女·德清公主传》
7.《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三
8.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卷六《何文鼎》
9.《明史》卷二百二十三·列传第一百十一《盛应期传》
10.明·陈洪谟《治世余闻》上篇卷二
(全文结束)
![](https://img.haomeiwen.com/i1763133/12756faa5c418cea.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