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的亲人,是感情联结,陌生的亲人,是情感渡劫。
比在大街上远处遇到不熟悉却认识的同事纠结怎样组织语言打招呼更尴尬的事,是与几乎没有交集但有八竿子能打着的亲戚的相处时刻。
等级一:逢年过节跟着父母后头送上拜节礼品,四目相对,不知道该如何称呼的时候,父母拍拍你的肩膀,“这是我的xxxx,你叫xxx”
“好的,好的”你尴尬的笑笑,戴上训练有素的假笑面具。其实亲友这时也很尴尬,他对你完全不了解,也不关心你成绩如何,工作如何,混的怎么样,但也得走程序一般地关心一下。
你们就像面试的考官,一问一答,区别在于,你对考官的问题是真心回答的,而长辈的提问,你只想应付。
也许出了这个门,他就只记得你姓什么了。
等级二:与长辈同辈的父母不在现场,而你和那个陌生的长辈都是社恐,空气中的每一个分子都充斥着尴尬。
这时候,是选择打破尴尬,还是假装各自有事,这事远比抛硬币要难。
因为有极大的可能,你或他抛出一个话题以后,发现无话可答,气氛更尴尬了。
不如维持现状,各自当透明人吧。
就让我周围的空气,只包裹我一个人吧。
等级三:因为某种原因,你要借住亲戚家中,或者亲戚住在你的家中,且只有你俩独处,且长辈还是个社牛。
谢谢,社恐已经当场去世了。
工作已经很累了,下班以后还需要分时间来进行“你好我也好,相亲相爱一家人”的大型表面情感交流活动……
一时分不清,究竟是亲友,还是劫数
其实我们很多时候并不是长辈口中的“这小孩怎么不知礼数”,而是,隔代隔代,一隔两代,圈子不同,不必强融,与其维持表面的体面,不如真正有难时帮你一把。
人生如戏,至少在有那么点芝麻大小的血缘关系的人身上,我希望活的能轻松一些。
况且,同辈的事,就让同辈的人去解决吧,不要把所谓的社交压力,给到后辈身上。
毕竟,谁又愿意花时间去取悦一个泛泛之交的人呢。
况且,长辈不也是从上辈社交时被拉出来当众表演的尴尬期过来的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