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简友在写家乡的年俗,我也凑个热闹。今天是腊月二十三,我们这边过小年。
我的父母年轻的时候就离开家乡进了城。所以,我家的年俗有部分承袭了老家的传统,有部分则是学着城里人的习惯,更有的是听了天南海北的街坊邻居的讲解,觉得有道理便学了来。不怕大家笑话,我们家过年的“仪式”一直不固定。
举个例子吧,比如贴“福”字。一开始是正着贴。有一年看电视上说要倒着贴,寓意“福到了”。觉着有道理,第二年改成倒着贴。后来朋友串门说“福倒了,那哪行,得正着贴!”想想也有道理,又改回正着贴。
这样的事还有许多,不一一列举了。
不过,我家过小年的习俗一直都没变过。
小年前几天,老妈开始数日子,老爸就开始准备一些鸡、鱼、豆腐、火纸之类用来上贡的东西。还要买二斤羊肉,一开始是自己剁馅子,后来就直接绞肉馅了。
一大早,老妈就开始打扫灶台。一边攃一边念叨:“腊月二十三,灶王爷爷上天。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
傍晚,开始包水饺。年节的水饺都是父母包,他们怕我毛躁,包的饺子下不住。
等水饺包好了,祭灶的仪式开始了。
先在锅里烧上水,接着在香炉里点上香,老妈在屋里开始花纸,老爸开始摆贡。水开了便下水饺,水饺出锅了,盛一碗放在贡桌上。紧接着,老妈出场了。她一边烧纸一边念叨求灶王爷保佑平安的话。最后要把灶王爷的画像摘下来,放到火里一起烧了。新的灶神像已经提前买好了,等到年三十晚上再贴回去,那就是另一场仪式了!
小年在我们这边是年节开始的日子。从小年到正月十五,都属于过年的范畴。不过随着父母年龄越来越大,一些“仪式”逐渐简化了,现在便主打一个随心所欲,管他什么习俗讲究,怎么舒心怎么来就好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