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著名教育学家叶澜说过:
“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可能成为名师,
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
就有可能成为名师。”
![](https://img.haomeiwen.com/i24888847/1640d412e774b8ed.gif)
好的教学反思是对教育教学事件的深入剖析,传递给人们一种价值选择,以期引起自己或他人的思考。
自我反思是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观念、教学行为不断反省、思考的过程,反思教学是一种用来提高自身的业务,改进教学实践的学习方式。
通过反思,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形成对教学的独立思考和创造性见解;
通过反思,积极探索与解决教育实践中的一系列问题,提高教学的自主性和目的性,克服被动和盲目;
通过反思,让教师的教学经验理论化,促使教师的教学能力不断增长,优化教学。
然而,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教师们往往不知道教学反思怎么写。有些教师只是把它当做任务来应付完成;有的教师流于表面,只关注对课堂教学形式和效果的思考,忽视了对教学理念、教学行为深层次的反思;有的教师把反思写成了总结,仅对某一个教学阶段的教学情况进行回顾与总结。
▶ 研究者提出,教师的反思环节包括:
-
对于活动的反思。教师在行为完成之后对自己的活动、想法和做法要进行反思;
-
活动中的反思。教师在做出行为的过程中对自己在活动中的表现、想法和做法进行反思;
-
为活动反思。以以上2种反思为基础来指导以后的活动。
如:教师在计划自己的活动时,可以通过“活动中的反思”观察所发生的行为,就好像自己是局外人,以此来理解自己的行为与学生的反应之间的动态的因果联系。
![](https://img.haomeiwen.com/i24888847/8a1924e65ee17e13.gif)
02
那么,到底如何做才能做好教学反思呢?
-
写成功之处
(1)将教学过程中达到预先设计的教学目的、引起教学共振效应的做法;
(2)课堂教学中临时应变得当的措施;
(3)层次清楚、条理分明的板书;
(4)某些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应用的过程;
(5)教育学、心理学中一些基本原理使用的感触;
(6)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与创新等等。
详细得当地记录下来,供以后教学时参考使用,并可在此基础上不断地改进、完善、推陈出新。 -
写不足之处
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对它们进行系统的回顾、梳理,并对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使之成为今后在教学上吸取的教训。 -
写教学机制
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师生的思维发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往往会因为一些偶发事件而产生瞬间灵感,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若不及时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便会因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令人遗憾不已。 -
写学生创新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总会有“创新的火花”在闪烁,教师应当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独特的见解,这样不仅使学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广,而且对学生也是一种赞赏和激励,可以增长学生的自信心。
同时,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可以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因此,将其记录下来,可以补充今后教学的丰富材料养分。
- 写“再教设计”
一节课下来,静心沉思,摸索出了哪些教学规律?
教法上有哪些创新?知识点上有什么发现?
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招?解题的诸多误区有无突破?
启迪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等等。
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考虑一下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做,写出“再教设计”,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
![](https://img.haomeiwen.com/i24888847/69aa048dba551697.gif)
03
▶ 反思形式也可以多样化:
-
从怀疑处反思。
从怀疑处寻求问题,至少产生两个角度以上的思考。
如:教学方法的使用是否科学。从“是”与“否”两个角度,还可以延生出怎么“更科学”,怎么才能避免“不科学”等举一反三的思考。 -
从转换立场处反思。
一个教学细节,从教师、学生、家长的角度来看也会不同,细究之,从学生的不同层次来看也是如此。因此,反思中,要有机地寻求转换立场,多角度来“包围”反思主题,才能增强反思的深度与客观性。 -
从转换知识系统、学科领域处反思。
综合实践、跨学科教学实践是课程标准的新理念。因此,反思有时也应从转换知识系统、学科领域来寻求不同的答案。 -
转换时空处反思。
环境、时间的变化影响了人们的认知。每个教学细节都有其发生、发展的时空特性,一堂课、一个教育教学过程的成功与失败都有诸多偶然因素,不要因为成功或失败就放过或忽略潜藏其中的问题。 -
从假设性问题处反思。
注重思维的设计性是培养创新思维的要点。假设是逻辑思考的重要方式。一种假设就代表一种新思维、新概念,甚至能产生与已有的问题相悖的结果。反思中提出一个假设,就可能是在发现问题后寻找到的解决问题的一把钥匙。 -
从联系对比处反思。
对比体现差异,联系体现衔接,通过横向、纵向的联系、对比,我们就可以从中发现许多新的问题。 -
从事物本质处反思。
哲学是所有科学的基础,心理学、教育学是教育科学的基础。要学会做更深层次的反思,就必须掌握哲学原理,学习心理学、教育学知识,才能使“反思”更全面、更科学、更客观,才能提高“反思”的含金量。
教师的反思是一个螺旋的过程,也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将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进行详细的描述,并记录下来,然后,对各个阶段分析调整,为下次教学进行改进。美国著名学者波斯纳认为:教师成长=经验+反思。
总之,写课后反思,贵在及时,贵在坚持,贵在执着地追求。一有所得,及时记下,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以记促思,以思促教,长期积累,必有“集腋成裘、聚沙成塔”的收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