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情况下,看似浪费精力的事情是指“不得不做的事情”,指那些自己很不愿意做但又必须做的事。
当然,这样的事情一般都会和“工作”相关,与“责任”相关,与“身份”相关。
我是一个较为抵触做无用功的人,又是一个最痛恨形式主义的人。但是,我认为的“无用功”和“形式主义”,是站在自己的立场说的,并没有站在布置任务的人的立场去思考。因为站在他们的立场,是想提升你的某些方面。只是,这个“你想”和“我想”之间,是永远无法调和的。因为人都是“趋利避害”的,一般都会选择在自己的舒适区里呆着,往往那些安排是想来培养你。因为不是你的需要,所以二者之间就会产生矛盾。
比如,那个jx教育,人家收集了很多经典的课例,基本上是各区的优秀教师执教。多听优秀老师的课堂,帮助提升你的教育教学水平。只是你自己嫌麻烦,用完成任务的心态去听,反正时间听够即可,读书笔记、教学反思可以去复制粘贴,于是就完成了你的jx教育。提供者呢,也只能通过后台数据进行统计,知道多少老师学习了,至于学的效果如何,就没有办法衡量了。
在带着这样的抵触情绪做了一段时间后,我发现这样做出来的事情,没有一点的效果,反而还收获一大堆的抱怨。那些不满的情绪,其实是会让自己变得更加糟糕,甚至脾气变坏。虽然收获了如何高效应付完成任务,但这些收获其实一点也不值钱,上不了台面。
慢慢地,我的态度发生了转变:反正要做,那就做出点乐趣来吧。
比如,每天的QG学习,我会找到一些乐趣。比如阅读时,我就去找我喜欢看的《读者》杂志,短小又耐看,能抚慰焦躁的心,并且能给我一些写作上的灵感。或者去看看最新的电影动态,或者看《人民教育》上的文章。至于答题练习,尤其是挑战练习,权当在提升我的知识。
比如,不得不写的一些心得体会,并且还必须是手写的时候,我就把这个任务拿来练字,一个字一个字工整的写,好好琢磨一下,平时没有机会练字,这个时候正好。
比如,不得不听的网络学习,那就在听的时候记下学习当中听到的一句入心的话,并在纸上反复誊抄,甚至引申出去,训练自己的思维。
当然,还得正视自己——到底需要提升哪些技能。对于名家的课,我一定会认真学习。今天下午听张齐华老师的课,我在外面用流量听完整节课,学到了很多。这个课程给数学组每个老师都买了一份,但真正投入去学习的人,又有多少呢?我不知道,但作为组织者,又需要给他们提供这样的学习机会。
这学期我们做的教师粉笔字练习。听到好些老师的反馈:我并不需要这项技能。其中一位还说:等我40岁时我就可以不写了(因为我们只对40岁以下的老师提出这项要求)。前期打卡很认真,但两周一次的考核没过关时又打回原形。尤其是体育组老师认为他们上课根本就不写粉笔字。他们忘记了他们要上室内课,也需要写粉笔字。更何况,粉笔字和钢笔字息息相关,一手好看的字,拿出去只会给你加分。
好吧,这些浪费精力的事情里,都是可以开花的。如果你认定是“浪费精力”,那这花就开不了。
所以,我们需要培训的,并不是技能,而是意识,是观念。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