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前一段时间,小学同学叶子和丈夫小辉离婚了。不禁让我想起她当初不听父母劝阻,寻死觅活要嫁给小辉的坚决。
叶子是一个白白净净、眉清目秀的姑娘,她梳着齐耳的学生头,长得很像84版红楼梦里的陈晓旭。
小时候我和大多数小伙伴在家属院里爬墙上树捉迷藏的时候,她都在家里安安静静地看书。随着年岁的增长,叶子在看书之余还不断尝试自己写,后来还时常有作品在我们县城的日报上面发表,说她是才女,一点都不为过。
中考时,成绩优异的叶子考上了我们县城最好的高中,可是父母却好说歹说让她放弃了读高中,转而去读了农业中专。
对于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出生的人来说,中专还是香饽饽,因为上了高中也不一定能考上大学,但是上了中专,基本上就都能包分配,而上农业中专,将来女承父业,回到我们小镇当个公务员更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当然,除了为就业的稳妥考虑,叶子的父母还有另一番想法。
因为叶子有三个哥哥,这三个哥哥都特别成器,在90年代就都考上了大学,大学毕业以后又都留在了大城市安家。所以到了叶子这里,父母就希望她不要再去考大学远离家乡,而是守在自己的身边。
更何况,叶子的父母是在年纪很大的时候生下她的,他们希望叶子早早毕业,早早工作,早早地结婚生子,这样他们也能安心。
据说,去农业中专报道的那一天,叶子站在校门口,死活不愿意进去,父亲好说歹说,大致意思是:我们这样做,都是为了你好。而母亲一把鼻涕一把眼泪,言下之意是:我们这样为你着想,你怎么就这么不领情呢?
最后,叶子终于走进了农业中专的校门。毕业以后,她也如父母所愿,回到我们小镇的政府做了一名公务员。
就这样,叶子一直按照父母的心意生活着
然而,到了找对象这一关,父母却不乐意了。原因是叶子找的男朋友小辉。
小辉在我们小镇的粮管所上班,叶子的父母首先对他的工作单位不满意,认为粮管所不如镇政府好。更让他们糟心的是,小辉还不是正式编制的职工。至于他的外形气质,也并不能给他的个人魅力加分。
面对父母的激烈反对,这一次叶子却坚决不妥协,为了避免听到父母反对的声音,她甚至选择不回家,不跟父母沟通。
在结婚这件事上,叶子坚定了自己的选择。
但是这一次,她的选择却是错的。婚后没多久,小辉就失去了工作,无奈只好子承母业,回到家里照看小卖部。之后,还时常酗酒,家暴,让叶子苦不堪言,无奈之下,只好选择离婚。
这些年回老家,我都会见到叶子,她已然变成一个俗气的中年妇女,画着俗艳的妆,投入地搓着一场又一场的麻将。小时候那个眉清目秀爱看书的姑娘,完全不见踪影。
我有时候会想,如果当初叶子读了高中,等待她的,将是一个怎样的人生呢?
然而,人生没有如果,她的“如果”,早就被父母以爱为名,扼杀在摇篮之中了。
长大了我才明白,叶子的父母当年对叶子所做的一切,就是一种情感勒索,这种勒索最常见的潜台词就是:我都是为你好,你怎么就不能听我的?
2
“情感勒索”这个词看似陌生,但生活中却十分常见,它常常发生在亲近的人之间。
比如父母和子女。
电视剧《小欢喜》里,陶虹饰演的母亲就非常生动地演绎了一场来自母亲对孩子的情感勒索:她不许英子吃豆浆油条火锅,也不许英子随意见她的爸爸,她在英子的房间里装上隔音墙和监视窗,还剥夺英子所有的业余时间,甚至连去天文馆当解说员这样有意义的课余活动,也被强行劝阻。
但凡英子稍有忤逆,她就痛不欲生,进而谴责英子:我为你做了那么多,我一个人把你带大那么不容易,你怎么就那么不听话呀?
在母亲的情感勒索之中,英子压抑得喘不过来,她一度患上了抑郁症。虽然在电视剧中,母亲悬崖勒马,及时调整了自己的言行,英子的抑郁症也被治愈了。但是现实生活中更常见的,却是患上抑郁症的孩子最后选择自杀。
真正的爱,是滋生于自由的土壤里的。在真正的爱里,孩子可以尽情地舒展自己,自由呼吸,释放活力。而伪装的爱,却是勒向孩子的绳索,在这种勒索中,孩子失去活力,父母却满足于“一切皆在我掌控”的假相里。他们爱的不是孩子,而是自己。
3
当然,在亲子关系中,施加情感勒索的也有可能是孩子。
有数据显示,在我国2岁半以前的儿童中,主要由祖辈照顾的比例达到60%-70%,3岁以后占40%。老人成为带娃的“主力军”。
于是,“老漂”变成了城市一景。
他们离开了熟悉的生活环境,放弃了本可以安享的晚年,背井离乡来到各个城市帮子女照看孩子。
这中间,有的是心甘情愿,有的却是迫于无奈。
邻居李奶奶就属于后者。
李奶奶以前是教师,退休后一直帮女儿照看孩子,等到外甥长到三岁时,李奶奶想回老家休息休息。可是女儿死活不干,说自己工作忙,从外面请人又不放心,李奶奶这样撒手不管,分明就是没有责任心——哪有看到女儿需要帮助却坐视不管呢?
然而李奶奶留下来,跟女儿又不大合得来,两个人口角不断,有一次,李奶奶索性直接收拾行李回了老家。
于是,女儿开始给七姑八姨打电话,说,我妈心太狠了,我现在这么不容易,她还不肯帮我,她哪里像个长辈,哪里像个当妈的?
七姑八姨自然看不过去,就打电话劝李奶奶:孩子不容易,你还是去帮帮她。
各方面的声音纷至沓来,李奶奶甚至开始觉得自己真的不负责任:老人照顾孙辈,难道不是天经地义吗?
她只好又回到了女儿家。
然而她内心的感受,却又有谁能关注到呢?
今年年初,山东63岁的李女士被传出暴瘦30多斤,还患上了抑郁症。原因就是接连帮女儿带大了两个孩子。带孩子本来就是个辛苦活儿,老年人体力不支是一方面,精神上的压抑和紧张,更是不容忽视。
毫无疑问,这是一场来自子女对父母的情感勒索,它的潜台词是:你爱我,就得帮我,如果你不帮我,你就不是好人。
施加这种情感勒索的人,很容易把自己扮演成一个无辜的弱小者,然后把对方推到对立面。有时候为了达到目的,甚至会发动起其他人和自己一起来谴责对方,让对方觉得,如果不妥协,自己真的就不是好人。
4
有一个词语叫“相爱相杀”,形象生动地道出了人与人之间既有亲密的一面,又有互相伤害的一面。
在上述的事例中,我们也很难否认他们之间其实也有着非常深厚的亲情,那些勒索孩子的父母,也会勤勤恳恳、无微不至地付出,那些勒索父母的孩子,也曾有过孝顺父母的温馨时刻。可见,付出,并不是避免亲情伤人的途径。当一段关系中失去了同理心,缺少了边界感,就算付出再多,也还是一场枉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