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知道山下英子“断舍离”很久了,可是一直没有读过此书。本周偶然看了此书,非常喜欢。断舍离的整理归根结底是“为了让我们坦然接受自身的、珍爱之人的死而进行的训练。”
断舍离的目的是在于让我们理清思路:首先应该做的是明确描绘住所的蓝图——收拾整理完后,我想在这里进行怎样的生活。
这个就像我们自己工作或生活需要制定一个目标。公司来说就是愿景,价值,使命。
我们需要时间慢慢理清思绪,世界很繁杂,变化太快;国人拼命向前赶,茫然心态的人居多……
如何生活,我自己还在路上。家里物品也非常多。衣服好几个柜子放不下,但是经常觉得没有衣服穿,而且经常找不到要麻烦清洁阿姨。走过街口有时乘兴买些东西,归来有时觉得没用。勺子🥄我就长长短买了几十把也不成套。
把书读完,我开始从小处着手;本周完成了厨房抽屉,鞋柜和杂物柜清理。
运用学到的知识: 扔掉“怎么看都是垃圾·废品”的东西。 以自我·时间为判断基准,考虑自身与物品的“关联度”,再进行取舍。 以“必要·合适·愉快”为标准进行取舍。以过去,现在 维度,“对现在的自己非常重要的东西”处于原点位置。看清物品本身的重要工具——“重要度轴”与“时间轴”
以鞋子为例,我现在以步行公交出行为主,鞋子以舒适为主,那些质量好的皮鞋我送了三个朋友一共9双;以必要纬度,这次扔了那些几年没有碰过的鞋子6双。这下子鞋柜就空了大一半。看到整洁许多一目了然的鞋柜,自己心情舒畅多了……
碗橱也清理了一半。8个碟子,6个小碗,6个中碗和3个大碗。其他给人和放弃。
清理卫生间储藏柜,坚决扔掉了那些一次性牙刷套装,淋浴洗头小瓶套装等。以前去收集因为看到有文章说高级宾馆里的那些东西比较好。但是拿回来基本不用,越积越多。这次行动处理一大批。以后也改变这个拿回做法。
不再用舍不得为理由,这个是我的收获。以前我们受教育“节约”,不舍得清理整顿。
这些只是一个开始,还要进一步清理衣柜,小东西出门可以自己解决。也许扔掉沙发以及其他大件这些需要更多时间,一要说服家人接受概念,还得找个搬家师傅清除。也许清理到一定程度,会觉得房子也可以减少面积。
有了新理念,现在去逛街,饱饱眼福看看橱窗或展示,心里不再纠结。朋友给我推荐会多多思考是否必要。
这本书解决了我从小到大的困惑,觉得自己理家方面非常弱智;以前靠家人,现在靠阿姨。今天开始自己有信心且开始行动。断舍离一书让我记得:
“断”让你温暖;
“舍”要满怀谢意
“离”要充满理解。
这个也类似我们@解决问题的七步法。从现实现物出发,与目标之差距,分析原因,找到解决方法,实施改善,不断反馈,修正工作方法。这个与我们工作中精益管理类似,把工作方法在日常生活中运用,而且往心灵方向拓展。
记录下面对自己特别需要的:
舍离收纳概念的出发点在于“如何才能不做收纳”。
自我轴”和“时间轴”进行断舍离
收纳规则1:三分类“断,舍,离“,从现状开始。
收纳规则2: 收纳指南2“7·5·1法”
看不见的物体占比不超过70,看得见的物体占比50,摆设物体占比10,更多留白。简约为7全部,展示5成,小物1成。这个像中国山水画的留白。
收纳指南3“1 out 1 in法”…… 先出去1换进去一个。这个不会打乱秩序。
从做事出发往生活态度更好改变。更简单,健康生活。
如书中所说
1. 肉体生命是作为生物的人的生命。
2. 社会生命是对归属和被承认的欲望。
3. 精神生命是对智慧、美、沟通的渴望。
像摸个读书会口号@“读书点亮生活”,将物质、空间乃至自我内心精简化,活的更自在。

断舍离并不是花时间费精力的家务劳动,而是充满“愉快感”的居所保养方法、让人生获得自在·自由的护理工具。
机 机会、机缘
度 程度、力度
间 间隔、节奏感
体验
觉得家务麻烦的人,就越要尝试一下“压缩杂物=节省时间精力”。这是达到“享受家务活=获得自在人生”境地最好的最便捷的通道。
断舍离的精髓可以说到“保养式的断舍离”的阶段才能发挥出最大效果。
“出”是恢复到人本原的日常生活状态。
“出”是自然的回归。
舍离,并不是充斥徒劳感的“收拾整理”,而是提升空间次元的“搬家”,同一个地方,同一所房子,却有完全不同的风景,还有崭新的自己。
虽然“熵增定律(物质从有序趋向无序)”并不是指人的行为规律,但是不愿放弃、渴望获得、期盼增殖的欲望是基于人的本能的。
恢复生命的自由 从古至今 大家都在追求自由 追求放飞自己 捆绑住自己的东西太多 束缚太多 所以就会过得很累
断舍离是在“出”的思维的引导下,将物质、空间乃至自我内心精简化,让“此时此地的我”焕发人生光彩的“美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