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帝国,战国末期,横扫六合,一统江湖。
秦国的强大,历史已然坐实,但是从发展来看,似乎也应该是历史的必然。
地理位置上,秦国在西边,涉及兵乱的只在东和南部分地区,和别的强国有接壤。在早期,秦可以向西、北、西南拓展他的势力,并且在拓展的过程中,强大了自己。而其他国家除了燕国(但燕国在其他方向上的发展空间太小)与别国接壤较少外,其他各国都有冗长的边境线,各国间的争斗真是此起彼伏。
帝国管理上,秦国也有内乱过,但是各代秦王大都持有东进意念,在强国强兵的战略下,执行的都很坚决。于是各国能人赴秦者居多。商鞅变法便是在这样的情形自然而然地水到渠成了,想想即使没有商鞅变法,或许还会有其他的什么变法,为秦国带来可强大起来的国策。商鞅变法使得秦国国内国富民强,老百姓又可以通过军工实现社会地位的越级,使得军队的作战战力也很剽悍。
外交政策方面,秦国崛起的时候,东方六国为了抵御强大起来的秦国,由燕国苏秦献策联合抗秦,是为“合纵”,合纵在战国中期保持相对稳定的国际态势还是很有好处的,毕竟那个时候的秦国还不至于敢硬刚联合起来的六国。为了破合纵,秦国的张仪献策联合六国中的部分国家,瓦解合纵,是为“连横”,连横最大的动作是瓦解了齐楚联盟。随着魏国、楚国的退出,合纵宣告失败。
昭襄王的时候,秦国已经开始了对另外几国的征服战争。开始时候攻占韩、魏、楚不少土地,到了跟赵国交手后,秦国遇到败战,昭襄王用了范雎计策:远交近攻。目标明确为韩魏,联络赵楚,孤立韩魏。等收拾的差不多了,秦国兵锋直指赵国,于是爆发了史上最残酷的秦赵长平之战。长平之战,开始赵用老将廉颇,后来中了离间计,赵王调离了廉颇,任用名将赵奢之子赵括,这就是“纸上谈兵”的故事,纸上谈兵的赵括招致了赵军40万人被秦将白起坑杀。这一战发生在公元前260年。这一战,不仅赵国败了,东方六国也胆寒了。
长平之战后,白起献策直取邯郸(赵国国都),但是此时范雎收到韩魏游说,主张退兵,秦国从韩赵两国获得割地,却失去了直接荡平对手的机会。后来秦又伐赵,却被打败,并不顺利,名将白起却因不愿伐赵,而被赐死。期间还上演了魏国信陵君杀晋鄙救赵的故事,六国之间通过相互援助,延缓几年被灭亡的命运。
昭襄王的儿子和孙子在位时间都很短,孝文王在位只有三天。接下来就是嬴政登上了历史舞台。但是他初来乍到,年纪轻轻,最初的几年还没有掌握实权,也使得秦国完成统一大业延迟了不少年。
秦王继位后,东方六国又开始了合纵,联合抗秦,加上秦国内部发生了内乱,秦王平了吕不韦和嫪毐之后,才正式开始扫荡六国的征程。这个过程里,秦王得到了他的重要谋臣李斯。李斯献策,对别国政要贿赂,离间君臣关系,使得秦国实现了十年内扫平六国的千古霸业。
第一个倒霉蛋是韩国,那一年是公元前230年。随后是赵国,秦国曾被赵名将李牧击败,后来使用离间计,赵王居然杀了李牧,自毁长城,昏庸至此,该当亡国,赵国亡国后,赵公子北逃,自立代王。此后,秦本计划攻魏,因燕太子丹排除荆轲刺秦,招致秦军虎狼之师席卷而来,燕王退到辽东,并杀太子丹以求和。秦军随即兵分两路,一路攻魏,一路攻楚。魏国先亡,楚国则在交战中先取得胜绩,后为王翦所败,楚军主帅项燕被杀,楚国退保淮南后被灭,项燕就是西楚霸王项羽的爷爷。秦军随后灭了躲到辽东的燕王,燕国灭,同年灭了赵国的代王,赵国灭。灭了燕国的秦军,直接南下,轻易就搞定了齐国。这一年是公元前221年。
秦王率众以摧枯拉朽之势,横扫六合,开启了中华历史上亘古未有的大一统局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