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亦浓)
毛姆1.《创作灵感》主要内容概括:
《创作灵感》讲的是高贵的福里斯特夫人,一名著名的作家,她写的《阿基里斯雕像)出版后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成为当时著名的畅销书,而且几经印刷再版,通过这部书问世算得的利润,足以保证福里斯特夫人这一生衣食无忧。《创作灵感》说的就是《阿基里斯雕像》这部书的创作原委。
著名作家福里斯特夫人在她28岁的时候,就已经出了自己的处女作,并得到了当时的一些评论家的极力推崇,但她所有的书一直到了她五十七岁创作完成《阿基里斯雕像》的时候,之前的书才一版再版(有点儿“一人得道 鸡犬升天”之感)。
在出版《阿基里斯雕像》之前,她所有的书都是被束之高阁的,嗯,也就是说受众面比较窄,虽然公众对她的才华似乎很认可,评论家们也不遗余力的吹捧她,但是大部分人对她的才华似乎浑然不觉。
2.作者毛姆简介:
毛姆,英国小说家、剧作家。代表作有戏剧《圈子》,长篇小说《人生的枷锁》、《月亮和六便士》,短篇小说集《叶的震颤》、《阿金》等。师承莫泊桑,小说风格与莫泊桑亦颇有神似之处。
毛姆1874年1月25日出生在巴黎,中学毕业后,在德国海德堡大学肄业。1892至1897年在伦敦学医,并取得外科医师资格。1897年发表第一部长篇小说《兰贝斯的丽莎》。1915年发表长篇小说《人间的枷锁》。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毛姆赴法国参加战地急救队。1916年,毛姆去南太平洋旅行,此后多次到远东。1920年到中国,写了游记《在中国的屏风上》(1922),并以中国为背景写了一部长篇小说《彩巾》(1925)。以后又去了拉丁美洲与印度。
1919年,长篇小说《月亮和六便士》问世。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曾去英、美宣传联合抗德,并写了长篇小说《刀锋》(1944)。1930年,长篇小说《大吃大喝》出版。1948年长篇小说《卡塔林纳》出版,此外又发表了回忆录与文艺批评等作品。
1954年,英国女王授予其“荣誉侍从”的称号,他成为皇家文学会的会员。1965年12月16日于法国病逝。
3.从这部小说中得出了三个观点:
第一,畅销的写作来源于生活,而不是游离于生活之外的。
第二,婚姻是私密的,是需要经营的,不是展示给别人看的。
第三,人只有经历打击以后破釜沉舟,背水一战才会真正达到一个高度。
先说第一个,写作来源于生活实践,其实这都是大家都讲的比较烂的一个话题了
我们从毛姆的这个小说中也能看出来,福里斯特夫人从28岁就出版了自己的处女作,她写的诗歌散文等经典力作语言简洁,结构完美、行文绮丽,为她赢得了广泛的赞誉,却往往被束之高阁,受众面并不广泛。《阿基里斯雕像》出版后却使她跻身于畅销畅销书作家之列,并且“她凭借这本书赚得的利润,足以保证这一生衣食无忧”。
为什么呢?因为《阿基里斯雕像》是来源于生活,来源于经常看侦探小说的艾伯特和布尔芬奇太太的讨论,她们讨论的福里斯特夫人她在返程的电车上又遇到了,这说明别人口中的喜欢阅读的书籍都是来自于生活取材于生活中的。
就拿她之前写的书和之后写的书做一个明显的对比吧。
之前的书,行文再华丽优美,博得了高层人士的赞美,但几乎无人购买,因脱离群众而少人问津。而《阿》一出版则带来了空前的畅销,甚至带动了她之前的书籍的再版。不是没有文采,而是之前的写作拘于形式,写的是假大空、华而不实、脱离了实际生活,游离于生活之外了。
第二个观点是,婚姻是私密的,是需要经营的,不是展示给别人看的,无外乎柴米油盐,不是空中楼阁,没有沟通和了解的夫妻不是好夫妻,注定会走不远。就像鞋子舒不舒服,只有脚知道一样。
在艾伯特与波尔芬奇太太私奔之前,福里斯特夫人是自我感觉良好的。她每周举办茶会小型宴会,享用着丈夫艾伯特的一切服务,她需要做的就是明媚的举止高贵的与朋友们高谈阔论就行了。在她的意识里,不是没有丈夫的地位,甚至还自认为给足了丈夫面子,她会在聚会的适当时机,比如,在朋友们过多的溢美之词之时,她也会稍加推却,将话题转移到厨师、女仆、丈夫艾伯特身上。
美味佳肴是厨娘布尔芬奇太太的功劳(虽然她并不记得布尔芬奇长得什么样)、美酒是酒商的推荐、雪茄是艾伯特挑的……但婚姻是需要经营的,毕竟不是作为展示给人看的。
福里斯特夫人则恰恰相反。她对待自己的丈夫更像是在做展示。
无论是在聚会的中途饶有兴致地将话题引至雪茄上,给艾伯特·福里斯特一个展示雪茄知识的机会,或者是在高谈阔论的间隙不忘提醒一下朋友们艾伯特安排仆人、准备聚会的服务,或者是福里斯特夫人出席公开宴会发表演讲时,总是留心在讲台上给他留个座……
自我感觉良好的在周二周六的聚会上都会选择适当时机,在她的高贵的朋友面前,将艾伯特推荐出来,并希望她的朋友们能够认可艾伯特的一些潜在的能力,比方说他对雪茄的理解,对调酒,对举办聚会的一些支持,甚至在艾伯特从做生意的小店赶回来,福里斯特夫人,会热情询问并端上茶水……
她这样子刻意展示的夫妻恩爱,其实际是在做一些给外人看的表面文章,一如她撰写的华丽锦绣被评论吹捧却少人问津的散文诗歌等高大上的作品。只是戴着一个华丽的面具,与她所处的文坛的地位一样华而不实。
无论她如何以自己的方式提携艾伯特“妇唱夫随”,与她绚丽的光彩相比,艾伯特“他只是一个无趣的人,一个微不足道的人”,“在只有艾伯特一个人的房间里,你会觉得他跟空气很好的融为了一体”。
在她所有的聚会中,他仍然只不过是一个陪衬的可有可无的角色。
直到艾伯特与厨娘私奔后,福里斯特夫人去请丈夫回来,才明白自己从未真正理解这位生活了三十五年的一直勤勤恳恳用卖葡萄干的收入供养着她的丈夫的心底需要,不了解他的喜好(爱看侦探小说),不明白她给予的尊重是他所不需要的甚至反感的,是的,他从未喜欢过她那些高贵的客人,也从不以认识他们为荣。
这样看来,只负责与高贵的人打交道的福里斯特夫人是没有自理能力的、不懂得经营婚爱情(或许应该有吧)的婚姻小白。
她被抛弃了,之后别无退路,没有了艾伯特这无怨无悔的后方支持,她是无法无后顾之忧的去风花雪月,只能选择自我奋斗了。
于是,开始接受艾伯特与小三厨娘布尔芬奇太太这俩底层人民的意见,写“下里巴人”喜欢的故事。然后,《阿基里斯雕像》诞生了,畅销了,摆脱了她之前高高在上的曲高和寡的局面,并为她带来了后半生衣食无忧的日子。
所以说,女人还得有才才行。有人养你的时候,你可以只管“阳春白雪”的美着,没人养的时候,也可以凭着才气,用接地气儿的下里巴人的故事赚的盆满钵满自给自足。
这就是第三个观点:人只有经历打击以后破釜沉舟,背水一战才会真正达到一个高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