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山门作两山门,两寺原从一寺分。
东涧水流西涧水,南山云起北山云。
前台花发后台见,上界钟声下界闻。
遥想吾师行道处,天香桂子落纷纷。
——唐 · 白居易《寄韬光禅师》

所有的道理如果不躬身践行,多会成为海市蜃楼、无基之厦。
早晨起来,熬一锅小米山药粥,炖一锅红烧肉加些许豆腐、粉皮,炒一碟手撕包菜,将从家乡带回来的吊炉烧饼放锅中重新烤一下,生活的香气伴着美好的感觉洋溢在整个餐厅里,心下喜悦而祥和……
一直认为煮饭、洗碗、整理房间做家务,也是一种修行。在修行中生活,在生活中修行。生活才是最好的修行方式,将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带入自己的觉知,不断的精进,这样我们也在不知不觉中深耕了自己的内心,在日复一日的精进过程中丰盈自己的灵魂。

斟一壶“碎银子”,琥珀般的茶色浸润着日月精华;轻啜慢饮,静心思考,生活的本质是什么?人该以怎样的品相活下去?
信息如潮人心浮动的社会,我们谈论金钱、谈论社会、谈论变革、谈论未来,却越来越少地谈论生活……当我们谈论生活时,我们谈论焦虑、谈论烦恼、谈论不满、谈论他人,而越来越少地谈论生活本身的本质……
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一文中说:“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茂芜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因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为基础,人们的国家制度、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而不是象过去那样做得相反。”
修行与生活是一体的,修行的目的也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离开了生活谈修行,总不免是在逃避问题……
“无上甚深微妙法”中的“微妙”二字所在:要在每一个细微处留心体会生活的真谛、人生的真谛,把自己的心态调得很深沉、很温柔、很细腻、很敏锐,处处充满着觉知。
“我们对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都充满了觉知,充满了理性,不要让自己的情绪左右着自己,不要让自己的随意左右着自己。”我们不必向他人显示我们的自我,“什么也不能带给我问题或烦恼”、“存在只能给我喜悦”。
“如果有一天,你不再寻找爱情,你只是去爱;你不再渴望成就,只是去做;你不再追求成长,只是去修行。一切才真正开始……”
———纪伯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