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对逻辑思维相关知识比较感兴趣,因为逻辑思维没有真正内化,很多时候在工作和生活中会出现:
1、只有和亲近的人才能顺利工作;
2、没经验/没接触过的工作不会做;
3、需要思考的工作花长时间却得不出结论。
所以上周专门去了解了关于逻辑思维中的归纳和演绎方法论,然后了解到《金字塔原理》这本书,本周在得到粗听了两次。
WHAT
金字塔原理,这是一种通过突出重点,理清逻辑,分明主次的逻辑思路、表达方式和规范动作的理论。
我们对埃及金字塔都很熟悉,而金字塔结构就是一个二元化的金字塔形状,有“塔顶”,有“塔身”,有“塔基”,从下到上,上级主题都是下级主题的概括,从上到下,下级主题都是上级主题的概览。
WHY
这点主要源于金字塔结构的作用及人脑对金字塔结构的依赖,根据人脑的信息输出和输入机制对人脑的训练,人脑仅仅可以记忆7个以内的同类思想和概念。牛逼的人可以记住9个,但正常人只能记4-5个,最差的人也可以记3个。试想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场景:
你要出去买点东西,顺便问你女朋友:“有什么需要我带的嘛?”
女朋友:“太好了,我想吃西瓜,你买点,顺便在买点牛奶”
你:“好的”
你刚好开门,女朋友:“对了,家里没菜了买点猪肉回来,噢,好像鸡蛋也没有了,在买点鸡蛋回来,顺便在买点橘子、酱油、白糖”
你:“还有嘛?”
女朋友:“没了,买点酸奶吧”
然后你逛完超市后总觉得少了点什么没买。
而金字塔结构能够让你一眼就看清主题的主次顺序,快速理解语义,金字塔的每一条纵向关系线,都是一个抽丝剥茧解决疑问的过程,这个流程会持续进行直到最后问题得到解决。比如我们把刚才说到要带的东西稍微归类一下,就容易记忆了:比如分为水果、蔬菜和肉类、奶蛋四类,在逐层划分,大脑自动的找出逻辑关系,进行抽象概括,更逻辑的让自己的信息发散或者将接受到的信息逻辑分类,让别人读懂你,或读懂别人。
HOW
金字塔原则有两种方法,一是自上而下进行问题阐述,二是自下而上进行问题分类总结归纳。
1、自上而下法
自上而下是我们有了抽象的结论,然后需要做具体的推演过程。
我说XX变漂亮了,为什么漂亮了呢?下一步分解可能是因为瘦了、会打扮了等,在下一级如打扮是因为衣服更时尚,弄了个流行发型,用的包包和衣服很搭配等,一层层分解。
2、自下而上法
自下而上是我们手上有很多处于杂乱无章状态下的观点或事物,这时我们会通过发掘它们之间的相同点或某种关系,对具有相同点或者存在特定关系的观点/事物进行总结归纳,一步步构建起所有事物之间的联系,最后达成一个可以总括所有观点或事物的总结论。
自下而上金字塔结构
- 列出你想表达的所有思想要点
- 找出各要点之间的逻辑关系
- 得出结论
比如我们在整理衣物的时候,把混杂的未经整理收纳的衣服、袜子、裤子,第二级,是我们经过对第一级进行分类整理之后的上衣箱子、裤子箱子、袜子箱子、内衣箱子……以此类推,最后化繁为简,化散为整,第三级就是所有的物件都规整到一起,成了“我的衣物”的这个范畴,而衣柜,可以看做是收纳了所有衣物的最终的“金字塔”。
演绎和归纳
演绎法
演绎法,常见的类型有三段论、假言推理、选言推理等,而三段论最常见的案例是“苏格拉底三段论”:(大前提)所有的人都是要死的(小前提)苏格拉底是人(结论)所以苏格拉底是要死的。演绎法就是由「因」推导出「果」,由一般推导出特殊的思维方式。苏格拉底三段论中,一般的情况是“所有人都要死”,特殊的情况是“苏格拉底是人”,所以从一般演绎到特殊,“苏格拉底是要死的。”
归纳法
什么是归纳法?其实在三段论中的大前提往往就是归纳法得出来的结论。比如我们见过的所有人都是会死的,所以我们归纳出一个结论:所有人都是会死的。归纳法由「果」推导出「因」,由特殊推导出一般的思维方式。
平时最常用的逻辑推理方法就是归纳法,比如几百万年前,原始人看到老虎、狼等猛兽伤人,那么他下次再遇到长着利爪和尖牙的动物的时候,就知道赶紧躲起来,这就是归纳法在起作用,“利齿尖牙的动物代表着危险”。比如小孩曾经摸过冒热气的杯子很烫,下次再看到冒热气的汤碗,他就知道这个东西也很烫。
互动
您认为逻辑思维重要吗?您在生活或工作中什么时候会用逻辑思维?
感谢您的阅读,欢迎您在留言区和我一起讨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