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养成了三个习惯,受益颇多,分享给大家。
1.冥想
知道冥想很多年了,以前一直狭隘地把它归为玄学,没有深入了解。最近发觉大脑“出问题”了,1是压力大、焦虑、不开心;2是无法集中注意力,工作的时候会走神,和人聊天的时候也会走神。为了“修复”大脑,又想起了冥想。了解到即便它被各宗教广泛使用,但是冥想和是宗教无关的一种思维运动方式,现在更是成为心理学的一部分。
我现在每天早上冥想20分钟,冥想时,大脑会非常放松,舒适。你会看到自己的思维和情绪像一片片羽毛在脑中腾空飞舞,又落在地面归于沉寂。意识到自己和自己的情绪、思维是分离的,我们可以控制情绪、思维,而不是受情绪、思维控制,就像《美丽心灵》中的纳什忽视幻想中的想法。
李笑来老师最近也写了一篇介绍冥想的文章,他查到冥想有如下的好处:
(一) 它能让你更健康
它能够增强你的免疫系统
它能够减缓各种疼痛
它能够在细胞层面去除炎症
(二)它能让你更快乐
它能增加正面的情绪
它能减轻抑郁
它能消除焦虑
它能减缓压力
(三)它能让你更好地社交
它能让你对社交联系体会更深,进而改善你的情商
它能让你拥有更多同情心
它能让你觉得不那么寂寞
(四)它能提高你的自制力
它能让你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
它能让你有更强的自我审视能力
(五)它能改善你的大脑
它能增加大脑的灰质
它能增加与情绪管理、正面情绪、自制力相关的大脑区域的体积
它使大脑皮层变得更厚,使你更能注意力集中
(六)它能提高你的效率
它能增强你的注意力与参与度
它能增加你的多任务处理能力
它能增强你的记忆力
原文地址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xNzI4MTMwMw==&mid=2651629665&idx=1&sn=68dfeba98e9e3e856b742cf91e97f3c7&scene=21#wechat_redirect
原文结尾有参考文献信息
冥想可以随时随地进行练习。
请在一个不被打扰的环境下,选一个自己舒服的姿势(我通常是坐在椅子上),放松身体,注意力集中在呼吸上,感受空气的进出和小腹的起伏。呼吸尽量慢一些。如果注意力游离了,就尝试重新关注到呼吸上。如果无法集中注意力,可以尝试闭上眼睛冥想。
坚持一段时间后,就会发现自己的精神状态和注意力都会得到改善。
2.8分钟锻炼
因为大家都很忙,最近各种N分钟的家庭锻炼方法非常流行,在很多健身app里都有相关的视频教程。
我的锻炼方法来自一本书《超体能健身》,作者叫Tony。这本书的中文名太low了,英文名叫《Core health--8 simple steps to creating a helthier, fitter and balanced life》。书中包含饮食和锻炼两部分,我还无法做到合理科学的饮食控制,仅仅做书中的“Tony的8分钟练习”。这个练习包含16个动作,每个动作30秒。
冥想后,我开始做8分钟练习。经过这段时间的坚持,我感觉核心力量得到很大提高,精神状态也更好了。
书中提到,人体的8个重要方面是
呼吸
核心肌肉群
臀部
下肢
上半身
手臂
肩膀
体内之气
书中写到:
呼吸是最重要的。不正确的呼吸无法带来人体需要的足量氧气,体内缺氧会影响所有器官的机能。改变生活应首先改变呼吸。正确的呼吸方式是腹式呼吸。
核心肌肉群决定了整体人体的力量。核心肌肉涉及背部和腹部的所有肌肉。核心肌肉群练好了,体态会更好,呼吸也会更有效率。它是为整个身体打下基础的一块肌肉。
臀部是被忽视的重要肌肉。它是人体内最大的一块肌肉,几乎所有的动作都需要用到臀部,但是大多数人的臀部不够强壮。
大多数人的下肢不够强壮。因为大家平时都只是坐在椅子上,下肢肌肉得不到锻炼。如果下肢肌肉的力量不足,人体就会使用其他肌肉(比如背部肌肉)来帮忙,帮忙的肌肉会因为负担过重而酸痛。
上半身的胸部维持平衡,支撑背部。背与脖子之间的肌肉维持头部,并保持良好的姿势。手臂肌肉足够强壮,可以让背部和肩膀更加稳定。肩膀对增强身体素质没有多大作用,但是抬东西时会用到肩膀。作者是外国人,他说的东方文化的体内之气,我还是没有理解。
书中还讽刺了盲目追求倒三角和练习6块腹肌但没有整体锻炼的人,认为这样是不科学的做法。
3.每日日记
越来越意识到,我们每天的输入太多了,包括各种文章、他人的话、工作等等。花了很多时间进行思考、阅读、处理,但是时间久了就都忘记了。让大脑不忘记很难,但是及时记录下来却很简单,日后能随时查看和回顾。
做完8分钟练习后,开始在印象笔记里写晨间日记。记录前一天的经历、灵感、感悟和收获。内容粗略,不会花太多时间。平时的想法和灵感也开始随手记录到手机的记事簿里,第二天再抄到晨间日记里。
写晨间日记不用拘泥于形式。曾经尝试过9宫格日记,为了填满某个格子苦思冥想,浪费了不少时间,但是不填满又不爽,最终放弃了。
恢复写晨间日记后,我感受到了每日的进步。以后会定期把记录的内容整理出来,发到微信公众号里。
请搜索微信号:**ReviewReborn**,或者长按二维码关注【复盘】,和博主一起在回顾与反思中获得更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