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过分的“受宠”和“受辱”都是一种惊,都会对人的心性造成一定影响。如果过分地在意宠辱得失,心性就会失去平静。心性不平,则易生乱,乱则生患。所以当受宠辱之惊时,就要像对待大的祸患要发生在身体一样来对待它,小心处理。如果不小心处理,惊则气乱,气乱则身患。
何谓宠辱若惊?宠之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什么是宠辱若惊呢?如果尊宠,说明心有所动,心有所动就落了下乘。有宠就有辱,有失就有得。得到是惊,但得到总有失去的时候。当你习惯了得的状态,突然面临失时,失就是突然的变动,有变动就会有惊。所以,不尊宠,不贱辱,若尊宠贱辱则心惊。
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有何患:为什么宠辱之惊会有身体的大患呢?因为有身体的存在。心为君主之官,惊则为心神之动,神动则气动,而气居身内。受惊之时,往往身不能动。如此身不动而气动,则神身分离。《黄帝内经》有言,形与身具则度百岁,不时御神则半百而衰。故心动而身不能御神,所有身体有大患。如果没有身体,则没有大患。其实并不是真的没有身体,只是形与身具,形神合一,时时以神御身,则身不是单独存在,故无身。
故贵为身于为天下,若可,以托天下矣。爱以身为天下,若可,以寄天下矣:所以把天下当做自己的身体一样去珍贵,不受宠辱之惊,不大患加身,如果能做到 如此,则可以把天下托付给他。像爱惜自己的身体一样爱惜天下,如果能做到, 则可以把天下苍生寄予他领导。
第十四章:
视之而弗见,名之曰微;听之而不闻,名之曰希;捪之而不得,名之曰夷:我们 能看见的是物,看不见的是微;能听得见的是声,听不见的叫希;能手摸得到的是形,摸不到的是夷。这就是古人的智慧,也是哲学的智慧,不是科学的智慧。
尽管在老子那个时代,不可能发现这些看不见摸不着听不到的东西是什么,可是 他们知道这是切实存在的。无一例外,这些都将被科学证明。现代科学显示,在可见光外还有紫外线、红外线等人眼不可见的光线,除了正常人耳听见的声音外 还有超声波、次声波等。所以,不懂古人的哲学智慧也不要轻易去诋毁。就像现 在很多喷子在诋毁中医一样,相信西医的X光片,相信核磁共振,却不相信中医的脉诊和经络。看不见的,不一定是不存在的,你不懂的不一定别人也不懂。哲 学一定是比科学更重要的学科,没有哲学基础,很难有科学的大发展。以俗人的 眼光看世界,所有人都是俗人,看不到智慧。
三者不可致计,故混而为一:微,希,夷,是不可能分辨计数清楚地。当人们发 现了分子后,又发现了原子,后来又发现原子可分。开始人们总是认为这是物 质构成的最小单位,或许还有更小的呢?只是人们发现不了而已。不管是哪种状 态,把它们统归于一。
一者,其上不缴,其下不昧:一者,浑也。那是一种无可名状,大道无形的能量。其上不明亮,其下不晦暗,浑然一体,无上无下。
寻寻呵,不可名也,复归于无物:道,不可名,一,不可名,归根到底它是一种无的存在。
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为沕望:它没有形状,没有实体,却又可以组成各种形状的物体。就如现代科学所发现,所有的物体都是由最基本的宇宙粒子组成。确切地说,宇宙是能量组成的。“沕望”,深微玄妙状。
随而不见其后,迎而不见其首:“道”是不可见的,没有首尾,混而为一,故不见其后,不见其首。或着理解为随处都是其首,随处都是其尾。
执今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为道纪:有的版本里是“执古之道”。其实道无今古之分,一直都是一的存在,无古就无今。古之道不可见,今之道却可闻。
所以这里用“执今之道”更合适些。执今之道,与活在当下是差不多的意思。过好当下,理解了当下生活里的道,也就理解了古时的道。因为道是不变的,这是道的法则。何必执着于过去,何必畏惧于未来?执今之道,过好当下,则一切都在大道之中。
齐悦梦想二营二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