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有很多条街,偏偏她来到了伦敦,伦敦有很多条街,偏偏她来到了诺丁山;
爱情有时是一场寂寞更迭,一次转角遇见的刚刚好又巧,
我想看落日,就遇见了你带来的黄昏,我心在飘雪,恰巧你也在凛冬。
一个当红明星的繁华看尽,遭遇一个心无旁骛有清澈挚友的妙趣横生。
与其说这部爱情童话屌丝逆袭,不如说种种桥段不过是我们日常经历的感情生活的放大。
当安娜在威廉家里换下被洒了果汁的衣服,威廉企图说点什么以留下个好印象,便把冰箱里所有能吃的食物都提了一遍,羞怯蹩脚的尴尬场面在安娜看来一定有细腻温情的安全,所以情不自禁的上去吻了一下,爱情就此萌芽。
最后安娜的一段表白也并成为各路影评的佳话:I am just a girl, standing in front of a boy, asking him to love me.
她说所有外在的光鲜和名声都是虚无的。我只是一个女孩站在你面前,想要被爱。
威廉之于安娜,是一针强心剂和一粒定心丸
连续失败的情感经历和舆论的压力,让她在威廉面前感到的安全妥妥的。
说到安全感,我们经常听到所谓的官方解释“安全感是自己给自己的。”在马斯洛的需求理论中,人对安全感的需求仅次于生理需求,因着最初能够给予我们安全需要的父母们,并非完美而无所不能,致使我们在成长的一个时期需要另一个人参与我们的人生,从中获得所缺乏的安全。
所以我们学会爱一个人,在爱中,儿时般的“一体关系”重现让我们迷恋,正如伊恩·萨蒂所说:“在感受到他人的爱的同时就会感受到他人的存在。”
爱情中的这份安全也让我们削弱成长中分离伴随的恐惧。
当安娜带着破碎情感和舆论压力的恐惧来到威廉面前时,他作为一个普通人,稳稳的承接起这份压力,就是他们最终走在一起的基石。
在一起,就是在合适的时间遇到合适的人
两个人最后走到一起,可能换一个出场顺序,结局未必。
年少时我们追求的爱是 “我爱因为我被爱。”“我爱你,是因为我需要你。”
而什么时候我们能学会“我被爱是因为我爱。” “我需要你,因为我爱你。”
也是一个人真正明白自己想要什么的时候。
如果威廉在安娜的生命中来的再早一些,她还没有领略到光芒的顶峰,还在为更遥远的成名攀爬,似乎永不厌倦般徘徊一段又一段情感左右,五光十色的名利场踮着脚尖恣意青春……
恐怕不会由衷的喜悦威廉的“普通朋友们”,这群在镜头前异常温暖平凡正能量满满的“威廉的生活方式”,让安娜无比的放松自在;也是他们感情升温的重要转机。
威廉的爱与“光环效应”
光环效应:光环效应(HaloEffect)又称“晕轮效应”、“成见效应”、“光圈效应”、“日晕效应”、“以点概面效应”,它是一种影响人际知觉的因素,指在人际知觉中所形成的以点概面或以偏概全的主观印象。
一个人的某种品质,或一个物品的某种特性给人以非常好的印象。在这种印象的影响下,人们对这个人的其他品质,或这个物品的其他特性也会给予较好的评价。
说初见安娜的威廉笼罩在“光环效应”的眩晕中一点不为过。
只不过随着一次次“事件”的递进,也将一个愈加真实情绪的安娜顺势呈现,
“放松、激动、愤怒、懊恼、无助”……就像一个受伤的小孩一次次逃避退缩,前进,壮大。
从不明所以的第一个吻开始,到餐厅直面粉丝进行回击,也撞见了每一次都不一样的自己。
判断一段感情是否舒适,除了更清楚的认识自己,知道自己是谁在做什么,其次是在相处中需要你妥协多少?
显然,威廉的爱并不像前男友的为人一样攻击性十足,安娜亦不需要改变自己太多。在威廉那里,你所经历的对于你来说就是最好的。
我们在爱中接纳一个人也是这样:
最初因为她长的美,因为他举止绅士,
以为她性格完美,以为他凡事可以包容。
可能她每天早晨都焦虑地看着自己的皱纹,
他会把一周中每晚的日程都安排得满满当当。
她时常带着一份令人烦闷的忧郁症病例去看大夫。
他内心时常充满愤怒——失望的、无人关怀的孩童式未满足的不能做自己。
爱情的开始,彼此都把最美好的形象投射到了对方身上,继而发生对立,将阿尼玛和阿尼姆斯原型的消极面投射到对方身上,把自己所有的痛苦归因到对方。总是要经过互相指责争吵和好接纳,重新冷静自信才让关系变得强大有力。
而一句说出口的未说出口的必须可以让对方感觉到的:
“我在这里——你不必全靠自己做”
就是我们为之走下去的愿无岁月可回头,且以深情共白首的支撑。
“这里是诺丁山,我最喜爱的伦敦的角落。这里每天都有市集,贩卖各种水果和蔬菜。还有一家刺青店吗,一个人醉醺醺地走了进去,出来之后他就很纳闷的问自己,为什么选择了“我爱Ken”这个纹样?这里有家理发店,每个人走出来的发型,都像极了电视节目里的饼干怪兽……”
当我们谈论爱情的时候,谈起来好像我们知道什么是爱情一样。——雷蒙德·卡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