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大都感情的终结皆源于生活的碾压,一点一点将最初的浓郁,碾成最后的碎渣,最后在时间的冲刷下,消失殆尽,最多只留下那点点斑驳的痕迹,向你昭示那感情真的的存在过。
涓生说,是我杀了她,是我,是我!起初看到这话,我以为指的是涓生自责于自己将过去的子君抹杀了,然而后来子君真的死了,真的死了!子君,一个也曾遨游于西方艺术,中国文学里的娴静女子,最后在生活的逼迫下,过着只知养鸡喂狗吃饭的普通女人,失去了涓生爱的那点独特,于是最终也失去了涓生,失去了自己。涓生说,我不该将真实说给子君,我们相爱过,我应该永久奉献她我的说谎。而这时,子君已经走了,再也不会回来了,这些内疚和后悔最大的作用也仅仅只是涓生的自赎而已。
若是以前,我一定会觉得涓生薄情寡义,所有的自责与内疚都是应该的,甚至于还不够。可是现在,我只恨子君的天真,把自己的所有托付于另一个人,最终的结果也就注定了。感情从来都不是仅仅付出就足够,感情是会变的,随时间,随环境,随思想等等,这些变化是无法阻止的。子君变了,涓生自然也会变,谁又能怪得了谁。只是,子君,恐怕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吧,谁不想能保持在爱人眼中最美好的形象,只是生活和理想相斥时,平衡起来就没那么容易了,何况女人是感性的,在基础物质面前,只想着让对方过好的生活,对于关乎自己却不甚在意,一不小心就忽略了精神上的满足。可是文人总是将精神看的比生活重,在子君沾满街巷妇女的气息时,涓生厌倦了,厌倦了那满腹牢骚,厌倦那与自己格格不入的思想。终于,在某个不想压抑的时刻,将自己的不满,厌倦都化成一把锋利的刀子,只一刀就割断与子君的情——我不爱你了。涓生以为,子君会勇敢,会坚强,会像当初跟他一样,也毅然决然的过一个人的生活。涓生终究不够了解子君,在他不愿听子君的唠叨,还能跑去图书馆“避难”时,子君却在小巷里忙活两人一天的吃食,完全忘记早上涓生出门时的不满和厌恶。大概,她以为涓生是爱自己的,会一直爱,所以不曾想过没有涓生的日子,自己该如何走下去。
涓生不爱了,子君的心被带走却又要不回来了,父亲的逼迫,家族的压力,她找不到出路了,那些因涓生而生的勇敢也再也没有了,该如何走?没有答案,只能终止。
我在半夜醒来的时候看完了这篇文——《伤逝》,看完满是悲伤,总是被别人的故事所影响着。我喜欢这种感觉,喜欢在别人的故事里去感受不一样的生活,只是感受,也只能停留在感受。看到子君从最初那个爱谈文学,谈艺术到后来除了生活琐事再无其他,深是惋惜。物质缺乏的时期,再谈其他都是奢侈,但愿以后我既能过好自己的生活,也能依旧坚持自己的爱好,文艺不减,生活不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