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课:结构思维三特征
一、大脑有四个思维习惯:
1、喜欢归纳主题:表达的时候
2、喜欢归类:零散的信息
3、偏爱数字3以及短时记忆不能承载太多信息:5-9
4、喜欢有规律的信息:123456789
二、结构化思维有三个特征(在沟通表达时要符合这三个特征)
1、主题先行(呼应喜欢归纳主题)
2、归类分组(呼应喜欢归类和偏爱数字3)
3、逻辑递进(呼应喜欢有规律的信息)
第二节课:表达时主题先行
一、议题是将要讨论的内容,主题可以说是自己的观点,要围绕议题说出自己的主题,做到主题先行。
主题要符合三个情况:
1、主题要适度
2、主题要符合预期(前后不一致、缺乏背景)
3、主题要有思想
二、学会SCQA模型:
1、标准式(SCA):用于设计开场白。问题再说完背景和冲突后非常显而易见,已经存在听众的脑海中的。
2、开门见山式(ASC):在跟老板和客户汇报时,对方时间紧张,需要立刻让对方了解重点
3、突出忧虑式(CSA):希望对方重视接下来你讲的内容的时候,一开始强调冲突,会引起别人的情绪,快速获得关注
4、突出信心式(QSCA):做方案展示活知识分享的时候。使用问题先行的方式,可以回让人们觉得你对提出的问题很有信心,已经准备好了答案
第三节课:如何将信息归类
一、归类信息的三个步骤:
1、信息归类:列出需要的所有信息,将类似的信息进行连线分组。
2、归纳共性:查看每组的各条信息,把他们的共性提炼出来,用一个词来概括整个组的信息。
3、结论提炼:看一下上一步中得到的分组,是否每组的信息属于同一范畴,是否需要补充或调整组。
二、结构提炼时的注意要点
满足MECE原则:Mutually Exclusive Collectively Exhaustive(不重不漏)
-ME:“相互独立”。在分类的时候,每次层次的组别之间的信息没有重叠。(必须)
-CE:“完全穷尽”。没有遗漏掉其他重要信息,整个结构时完整的。(非必要)
第四节课:确保逻辑递进
一、逻辑递进的概念:
整个结构里各层各组的信息都是逻辑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
二、逻辑递进的两种形式:
1、纵向逻辑
1)、演绎逻辑:从一般规律推论到具体事实。结论是由一个大前提和一个小前提推断出来的,并且大前提具有普遍性。
2)、归纳推理:从大量个例总结出一般规律。归纳的时要搜集足够信息,避免以偏概全,断章取义。
2、横向递进:
1)、时间顺序:按照前因后果的顺序来陈述。
2)、空间顺序:按照地理概念来划分。
3)、程序顺序:按照重要性来排列。
第五节课:临场发言运用结构化
一、逻辑递进的概念:
整个结构里各层各组的信息都是逻辑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
二、逻辑递进的两种形式:
1、纵向逻辑
1)、演绎逻辑:从一般规律推论到具体事实。结论是由一个大前提和一个小前提推断出来的,并且大前提具有普遍性。
2)、归纳推理:从大量个例总结出一般规律。归纳的时要搜集足够信息,避免以偏概全,断章取义。
2、横向递进:
1)、时间顺序:按照前因后果的顺序来陈述。
2)、空间顺序:按照地理概念来划分。
3)、程序顺序:按照重要性来排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