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奇点阅读社成长励志
“走出舒适区”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走出舒适区”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作者: 大胡子逸舟 | 来源:发表于2017-11-13 22:14 被阅读172次

在个人成长的过程中,“走出舒适区”,是种很重要的技能,有不少朋友在工作、生活中遇到困境时,感到怠惰时,也总是会自我激励:要走出舒适区!而往往开始走起来之后,却慨叹:我靠!真TMD难走!

走出舒适区,到底有多难?

我自幼体弱多病,至初中开始锻炼,到高考备战时,居然可以每天仅四小时睡眠依然精神饱满。这点锻炼的成绩,到了大学在这人生难得的长假又全部荒废了,直到毕业10多年后,机缘巧合走入户外运动领域,又再千辛万苦地找回来。

职场波折,更是百转千回,文科岗位干过,理科岗位也干过;个体户、民营企业、外资集团、国有集团、上市公司,包括自己创业,也都一个不落全部尝试了个遍,在工地上泥水和着汗水吃过盒饭,在国资委领导面前条分缕析发过言,跌宕起伏,已不能用“几起几落”来历数,用朋友的话来说,就是“爱折腾,能折腾”。

“走出舒适区”这件事,渐渐地,已像吃面条一样平常,我只需要选择要不要“走出”,而不再考虑“难不难”。有时,我甚至在想,于我而言,是不是“不再折腾”,才是“走出舒适区”呢?

作为“舒适区常态穿越者”,跟朋友们分享一点心得。

舒适区其实没那么舒适。

“走出舒适区”,这个说法,本身具有相当大的误导性,在这个措辞背后,隐含着这么一种假设:原来的状态是“舒适”的。原来的状态如果真的是舒适的,那为什么要改变呢?

有的朋友也许会说:因为原来的状态感觉上舒适,未来的变化充满未知,一定是不舒适的啊。

那么,问题来了:

1、如果原来的状态感觉上舒适的话,为什么要改变呢?一定是因为原来的状态有那么一些问题,令你感到不满,才会想要改变的。多想想那些令你感到不满的事情,也许,以前那个令人眷恋的舒适区,就变成了令人急于逃离的灾难区了。

2、“未知”一定代表不舒适吗?“未知”所代表的,也许仅仅是“不习惯”,但是转念想一下,有哪些事是生来就习惯的呢?当我们是孩童的时候,抱着满腔的好奇去探索世界的时候,我们有多少“未知”啊,又是带着怎样的热情去尝试,摔倒了也若无其事地爬起来继续探索呢?带着“探索”的精神面对未知,无论如何也会比带着“恐惧”,要好得多,积极得多。

当我们对自己改变的愿望认识得更清晰,当我们对未来的探索欲望更强烈,转变,就不是“走出舒适区”了。转变,不过是从一个熟悉的地方去往一个新奇的地方,不过是打开未来大门的过渡期罢了。

不怕疼不如不知疼。

小时候打针,没有经验的护士总是说:“要勇敢,不怕疼啊!”那时,为了显示自己的“勇敢”,把牙咬得紧紧的,把肌肉绷得紧紧的,皱着眉头一副英勇就义的样子。结果呢,越紧张越疼,肌肉绷太紧,护士若是技术再差点,那可能还要多挨几针才能解决问题。

如果遇到个有经验的护士,则会一边聊天一边备针,跟小朋友讲着故事说着笑话,就把针打了。等小朋友反应过来,针已经打完了。

家里小朋友小时候学溜冰,上完第一课回来,我问她“今天学什么了?” 她兴奋地跟我显摆:“教练说啦,学溜冰要先学摔跤!我今天学摔跤了!”那兴奋的样子,好像摔跤一点也不疼似的。

很多朋友都知道,长久不运动,一开始运动第二天,肯定会肌肉酸疼。对于不爱运动的朋友来说,这种感觉是避之唯恐不及的酸疼,而对于爱运动的朋友来说,这种感觉却被称之为“酸爽”,因为他们知道,正是这种酸爽,才代表他们达到了能够提升关键指标的运动量,在酸爽中,可以清晰地感觉到肌肉在生长。

在过渡期内,一定会有一些与以往不一样的感觉,疼,不过一种定义。你可以定义它为“疼”,也可以定义它为“成长”。如果把它定义为“成长”,带着探索的心情去感知和观察,也许要比紧绷着肌肉“忍受”要好一些。

当“走出舒适区”成为习惯。

有一次,在阅读社群中,大家说起差旅途中的阅读体验。有的人阅读速度快,在机场候机,遇到飞机晚点1、2个小时、,就能刷完1、2本书,我曾遇到过晚点8小时的情况,那得带多少本书啊?!我就曾有过出差一个星期带了5本书全刷完的经验。

有的朋友建议带Kindle,当时包括我在内,许多人都说电子书的阅读体验不好。当时,湛庐文化陈晓辉老总在群内,发表了一下意见,原话我忘了,大意是“不要让阅读习惯成为阅读的障碍。”听完这话,我一想,也对,就入手了Kindle。刚开始时的确有点不太适应,不过以我“常态穿越舒适区”的能力,不到一个月我就习惯了Kindle。

这小小的一次经历,也是一次“走出舒适区”,虽然技术难度不大,但是带来的帮助却很大,它极大地扩展了我阅读的时空。现在,Kindle里装着上百本书,成为我随身携带的必备工具,就连去洗手间,也是手机Kindle一起带着。

在工作生活中,有很多小事情的改善,其实都是一次次小小的“走出舒适区”。比如,整理好桌面,发文前检查错别字,每天花5分钟冥想,做眼保健操等等。

这些碎片化的“走出舒适区”,至少有两个好处:

第一,可以帮助我们培养起许多良好的微习惯,一点点改善工作与生活质量,小的改善多了,大的转变就少了;

第二,还可以让我们在不断地微调整中,越来越熟悉“走出舒适区”的感觉与技巧,当“走出舒适区”已成为习惯,跟去邻居家串门似的,那也就没有“走出舒适区”这件事了。

相关文章

  • “走出舒适区”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在个人成长的过程中,“走出舒适区”,是种很重要的技能,有不少朋友在工作、生活中遇到困境时,感到怠惰时,也总是会自我...

  • 走出舒适区

    自己现在迷上了走出舒适区,这是一种非常美妙的体验。 我固执的认为,只有走出自己的舒适区,不断刺激自己去接触新鲜的事...

  • 怎样走出舒适区

    这是个无解的话题。 我真不觉得这个世界还有什么舒适区。每天忙碌的为稻粮谋,哪里有什么舒适可言。人到一定的阶段,如爬...

  • 要想走出舒适区,你要做的是远离舒适的环境

    《要想走出舒适区,你要做的是远离舒适的环境》 这不是一个危言耸听的标题,而是我的亲身体验。 想要走出舒适区,你必须...

  • 走出舒适区,体验存在

    现在很提倡走出舒适区这个说法,号召我们每个人走出舒适区,去改变现状,提升自我。 这话当然无误。 但我觉得,舒适区还...

  • 2020-12-24

    大胆走出舒适区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成长。

  • 反鸡汤,走出“舒适区”不如处处“舒适区”

    最近有句特别流行的话:你需要走出你的舒适区。 阅读要走出舒适区,工作要走出舒适区,运动要走出舒适区,把兴趣发展成美...

  • 走出“舒适区”

    成长,需要不断的走出舒适区!但是,你知道自己的舒适区在哪里吗? 探知自己的舒适区是走出舒适区的前提,在明确知道的基...

  • 挑战舒适区

    走出舒适区是一件很累的事情,但是如果不能走出舒适区,那么人就很难有进步。满足于现状是舒服的,走出舒适区一定是很痛苦...

  • 走出舒适区的探索

    关于舒适区,有些人说要不断走出舒适区,多多挑战自己;有些人说,你不需要走出舒适区,要做的是扩大舒适区。不管哪种说法...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走出舒适区”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xoam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