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之感 1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之感 1

作者: setup | 来源:发表于2022-05-19 13:46 被阅读0次
封面照片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无意间看到朋友在看,吸引自己也想一探究竟,于是走上了心灵的探寻之旅。

这本书并不是写给孩子看的书,而是一本真正有深度的心理疗愈读物,已成为英国国民级心理咨询用书,内容基于沟通分析心理学的理论,讲述了一个抑郁症病人通过十次心理咨询,终于找回快乐和自信的全过程。在这本书里,作者借由蛤蟆和心理咨询师苍鹭的互动,探索了蛤蟆自卑、软弱、爱炫耀的个性与抑郁的情节究竟来源于何处,让读者了解到童年经历对人格的深刻影响,以及如何在心理上真正长大成人,独立,自信,充满希望的生活。

也许一本书读完内心想要说些什么!可是发现沉默、安静、思考才是现阶段最想表达的词语。甚至内心还希望再读一遍,我需要静下来慢慢品味蛤蟆先生的每一个内心感受,每一次心灵的升华。

记得苍鹭曾经说过一句话:我们把“父母状态”想像成一个法官,这个法官一直在控诉别人,给他们定罪,然后就能顺利成章地惩罚他们。所谓的“法官”其实很像生活中那些权威人士,总是爱批评别人,总把自己的想法强加在别人身上。以贬低别人,抬高自己为乐。丝毫没有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可是很讽刺的是被别人贬低和定罪已经很糟糕了,可更糟糕的是自己内心连自己都觉得有罪!自己的心理防线破了,自己的价值观体系崩塌了,对于我们来说究竟应该如何自处?如何不让自我淹没在他人的评论中?确实是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

相比较别人的批判而言,没有一种批判比自我批判更强烈,也没有一个法官比我们自己更严苛”。很多时候我们会因为别人的话语开始批判自己,然后谴责自己,于是在关系中我们变成了自卑者,连开口都没有了勇气,长此以往,我们又有何勇气和自信去面对更多的情境?

别人的批判也好,自我的谴责也罢,追其本质,终究是性格中的顺从因素在作祟。需要改变。但是改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但是至少思想意识到就会在行动上提前一步。这是何其庆幸之事。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之感 1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xqge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