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六班里发生的事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了现代中学生比较普遍的思想潮流,很让人忧虑。
上周六早上八点左右,我看团支部书记在班级微信群里通知参加本周志愿者活动的同学8:15在教学楼前集合,8:30开始活动。
志愿者活动由学校团委直接组织,每周从两个班级抽取约20位同学参加,有时候在校内打扫卫生,有时候去敬老院劳动。
安排到的班级由各班团支部书记于周五直接给团委上报参加活动的学生名单,所以此事如何安排我并不知情。通知发出后,有人立马质问为啥只让他们几个参加,团支书和班长解释说有些同学周末回家了,还有几个要打扫卫生,这周先这样安排,以后大家轮流来,后面还有人抬杠开玩笑,我只是看着,并没有发声。
大概9:30左右,班长私信我,说报上去参加今天活动的是10个人,可是只去了4个人,因为人太少,被学校团委扣了量化分。我详细问了活动的时间与内容,原来是8:30-9:30在校园内捡垃圾。
我回头在班级群里看了他们的水口仗,不觉有些生气,于是连发两条消息:一是该参加而没参加志愿者活动的同学每人写好情况说明,周一班会当众说明;二是为这么一点小事在群里吵了半天,最终竟然大部分同学没参加, 大家从小到现在接受教育十余年了,难道就学会了斤斤计较与精于算计吗?
群里鸦雀无声。
周一班会课我进到教室,发现有几位同学换了位置,便问原因。答复说原定两周换一次座位,今天该换了,结果有些人不愿换。我让不愿换的人站起来,结果发现大部分都是坐在中间的同学,他们说这样坐着挺好的。
我不觉提高声音说:记住你现在的想法,然后马上按原计划换位置。
同学们各怀心思地换了位置。
坐定后,我宣布:就现在这个位置,本学期不再调换。
马上有好几个同学反问:问什么?凭什么?
我答:问你自己,刚刚换位之前你是什么想法?
教室里渐渐安静了一些,我在黑板上写出四个字:换位思考。
教室里顿时完全安静了。
我说,这个词大家可能不止一次听过、说过,今天让大家亲自体验一下什么是真正的“换位思考”,请几位同学谈谈换位前后自己的想法......好些人低头不肯说,这一话题到此为止,让他们自己体会。
班会第二部分围绕周末志愿者活动展开。第一步,先让参加了志愿者活动的四位女同学详细述说了活动的时长、内容以及是否很辛苦、劳累等;第二步,让该参加没参加活动的同学当群解释原因,有说天气不好以为活动取消了的,有说与周末兼职冲突没法参加的,有说迟到了的,最后一位男同学就一句话——“不想参加”。
我认为最后这位男同学说出了他们的共同心声,这才是问题的焦点。
“不想参加”的原因就一个:为啥让他们10个人参加,而不是其他人,觉得不公平。
我一看这位男同学恰好是建档立卡户,联想到两周前学校给建档立卡户同学把校服费、体检费、床上用品费全额退还的事,我也反问一句:学校为啥要给你退那些费,而没有给其他同学退?你当时怎么没觉得不公平,而是心安理得地拿上了?
他不吭声了。
后面的内容就不一一细说了,受益与付出、斤斤计较与宽容大度、大局意识与具体事宜、品质与算计都是必然涉及到的关键词。
班会结束了,同学们好象也有所悟,可我的心却久久不能平静。
我们不能培养有知识没文化的人,不能培养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不能培养只知享受不懂付出的人,不能培养没有劳动能力更没劳动意识的人......
课程思政不是喊口号的问题,真正应该落地生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