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5933433/fc5c41e253805e50.jpg)
河南舅散记(3)
事儿真是巧合,正应了人们说的那句“不起一家人,不进一家门”的俗语,河南舅老家与我舅家有相似之处,他们都是地主成分,在那个时期,地主家的成员在村里低人一等,地主家的子弟在推荐上学、当兵提干、招工等方面都受到影响,找对象结婚一般都不太顺当,好成分的人家大多怕受到牵连,基本不会与他们接亲的,有运动时,“地富反坏右”分子是要接受批斗的,人格尊严上多少都受到点影响。
河南舅离家几十年,几乎未回过伤了他心的老家,与他的地主家庭有关。他个头高挑,虽然身处农村,却也知书达理,加上年轻英俊,一表人才,深得村里一位姑娘的芳心,他们青梅竹马,互相倾心,私下建立了恋爱关系,可姑娘的父亲是大队的民兵营长,无论如何,也不会让自己的女儿嫁给地主家的儿子,他们俩希望得到家长的祝福,托人做女方父亲的工作,民兵营长政治观念强,坚决不同意女儿与他的婚事,而且很快给女儿找到了满意的婆家,女方无耐地在家庭压力下与他断绝了关系,他身心受到了极大的伤害,年轻气盛不顾一切,竟然离家出走。辗转他乡,奔波劳累,在尝试了多少生存之路后,最终成为当地有名的菜贩子,附近集市上许多商户都与他熟悉,有点都处成了好朋友。碰到我的大妗子,没有结过婚的中年人才有了一个完整的家,他的身心也固定下来。然而,让村人不理解的,还有一件对人生来说的大事的处理。
河南舅与大妗子组织了家庭,年龄都四十出头,大妗子本来可以为他生个孩子的,可熟悉的人都无法认同他们夫妻俩人竟然在妗子怀孩子后决定打胎,很痛惜他们的孩子未能来到人间,这件事,不知道两人如何能做到残忍的理智。河南舅尽管操劳不息,可如果不是遇到意外,他的享年不止七十九岁,来家后的三十年一直把妗子的四个儿女当做自己的儿女看待,儿女为他的葬礼很是隆重,可礼节费用却没有给儿女们造成负担。
命运坎坷,远走他乡,却不屈服,异地与伴侣,勤劳致富,至今熟悉的人们说起精明能干的河南舅,都赞叹不已,唏嘘不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