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两天没写,昨天的《散记304》被锁了3次,不想再修改再申诉了,再写个散记第305篇。
上篇说这新手机买来刚好一个月,除了相机拍照质量欠佳,和少量文字打不出来需要另外操作有点费力,之外,这手机挺不错,非常流畅,绝无卡顿,充电极快,电又经用,满电一连玩10小时可能也行。但是,手机太好用,成天迷在这上面,而作文反而越写越少。以前老手机不好用,却帮我完成了100万字的作文。这就是生活的矛盾,条件差还出成绩,条件好还没有成绩。
儿子在家一转眼一年,我多次表示希望他明年还去上班,他依然是老话~养鸡丶养猪丶插田,不想出去。我看他并非真想养鸡养猪插田,多长时间从未见他上网查询学习与养殖种殖相关的知识丶资料,又不去外面了解情况。如果他积极准备,我还信一点。
算了,一切留给时间去安排。
词表里轮上了一连好几个词无法形成文段,所以停下来了。前天把封面头像换一下,想找到新感觉,结果还是麻木的。看不到新作文很是郁闷。思路好像枯竭了。天气阴冷得很,风还大,今天还戴上了帽子。否则还有小半包水泥需要用下,还有几处小问题需要补补。还要买包腻子粉,把那掉粉的墙刮下。这些事等天晴暖了一天干了完事。这些事没干仿佛没心事做作文。
看词作文等着我去写的词是~烘烤,音韵,探索,勤勉,漫游,亲吻,德高望重,津津乐道,,,
毫无感觉,,,实在不行,就休息一段时间,连续写了两年,停一下也很正常。
烘烤。1980年在县中医院用水银灯理疗胸部,用“照射,烘烤”来形容那理疗状态,是这么回事,但又不准确,好像找不到恰当的词来形容。我无数次叙述那次最后产生了奇迹的过程,总想说清楚说准确,感觉很难,总找不到比“烘烤”更好的词来形容水银灯的工作,然而“烘烤”明显不切当。“烘烤”的目的是要把东西烘干,水银灯是为了促进血液循环,不是为了烘干,把人烘干还了得。不是烘烤,那又是什么呢?哎还说不来呢。
1977年的冬天很冷,记得有天吴老师把破课桌砸碎,点着了烧起旺旺的火,大家一起围着取暖,烘烤(又不准确)了半节课呢。想着大队社员此刻都在大堤上的寒风中挑土,觉得当个民办教师挺满足的。但和那刚刚去了某师范大学读书的一位同事比又很失落。
和那天比,今天我能坐着被窝里玩玩手机,还拿着不菲的退休金呢,现在更爽。当年是绝对想象不到43年后的今天的生活状态是这样,起码那时不知什么叫手机,什么叫网,什么叫“社保”,什么微信抖音,什么高速路什么快递,变化好大啊,,,再过43年,我104岁,如果那时还在,不管我生活如何平庸或有多糟,都会觉得这一趟真没白来,一路看了那么多风景。可是104岁,几百万分之一,比摸大奖还难。不说活到那么久,哪怕是那时还有几个人还记得世上曾经有过我来过,就挺不错了。所以最好的方法是写一本好书,那时还有人捧着我的书自然就记着我是谁了啊。
其实,大冬天烧起木材烘烤取暖对身体绝对有益,促进循环,闻着木炭的香气也有益身心。
烘烤,还让我想起当年大队兴烤烟。在我们村后面林场里建了几座烤烟炉,丈把多高,红泥巴砌着石砖。炉膛里密密麻麻一列列地放着烟叶夹子,下面升着柴火,老远就闻着烟叶香。那时不少家里屋前屋后种了些烟叶,于是我有时也偷偷地拿了父亲的黄烟吸几口,挺爽。如果不是胸闷,加上总手头紧,我可能老早就是个烟虫,后来几十年的烟龄不保险不熏成了肺癌。40多年的烟龄,要很坚强的肺页才能不致病。这么想,胸闷也未见得一无是处,因为胸闷就怕抽烟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