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健康养生专题读书
关于中医,那些先入为主的错误观念!

关于中医,那些先入为主的错误观念!

作者: 836a6ec0845e | 来源:发表于2019-04-25 14:09 被阅读1次

    中医是经验医学?

    中医与所有如今被定义为“科学”的学科一样,同样要有临床经验,但更重要的是有理论指导,要按照病情“辨证论治”。

    虽然在传统的观念中,中医师承学习很重要,可以学到很多师傅的毕生心血与经验,但中医是经验与理论并重的科学。

    比如,在乡村民间有大量中医,他们临床多年,积累了丰富经验,可以治疗很多疾病——但一碰到疑难杂症,就束手无策了,根源就在于缺乏扎实的理论功底,水平始终难以提高。

    曾有位女患者,自诉小便频,但尿色不黄,若稍忍不尿,则立觉双手掌心与手腕相连接处胀痛,且胀痛逐渐加重;但只要去解小便,其胀痛则随消失。

    碰到这样的怪病,怎么处理呢?那就要用上理论了。手掌为手少阴心经和手厥阴心包经所过之处,而排尿归膀胱所主,肾合膀胱,肾属水,心属火,水克火,也就是说“水气凌心”吗?然后开“五苓散加丹参”,结果就治好了。

    中医越老越吃香?

    这是老百姓的普遍观念,当然,中医越老越吃香有它正确的一面,因为越老临床经验也就越丰富,见过的病人、病症也就越多。

    但是,老中医相较年轻的中医,有这些短板:

    第一,思维不如年轻时敏捷,反应也变慢了;

    第二,用药不如年轻时胆大、果断;

    第三,体力、精力不济,难以长时间问诊把脉。

    因此,单纯说“中医越老越吃香”的观点不完全正确。

    中医专治慢性病、只能调理?

    这是一个最大的误区。

    不过,中医总体来说是“调理身体”——《黄帝内经》云:“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

    其实,中医治病就是调整人体阴阳的过程,使其自然平衡协调,百病自祛。不过,具体到某一个疾病时,就不仅仅是调和的问题了,就如同战场用兵,该杀就杀,该扶正则要扶正。

    那为什么很多人都认为中医是搞调理、治慢病的呢?

    主要是因为现在大量的中医都不会治病了,甚至有些中医自己都认为中医没法治急病,只能搞搞调理而已。

    看看《伤寒论》《金匮要略》等伤寒经方,其中有多少是针对治急症的内容。

    《伤寒论》中有很多急症的记载,如“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大青龙汤主之……”“大热,大汗,大渴,脉洪大,白虎汤主之……”“腹满,潮热,谵语,不大便,大承气汤主之……”这些不都是急症吗?

    例如,《金匮要略·妇人杂病》中讲:“妇人少腹满如敦状,小便微难而不渴,生后者,此为水与血结在血室也,大黄甘遂汤主之。

    ”产后“少腹满如敦状”,那还不是急症吗?再如“肺痈,吐脓血,脓成则死”,这也是急症,说明我们古人就是可以治急症的。

    因此,中医是能治急症的,只是如今很多中医根本没有掌握这些救人的能力。

    在我国农村,中医治急症比慢性病要多,这是因为大城市几乎所有急症都跑到西医院急诊科去了。因此,中医也要学会治急症,甚至夸张点说:无法治急症就不是一个好中医。

    中医治病不用方只用药?

    现在中医队伍有这么一个严重的错误科研倾向,就是过分强调研究单味中药;而在临床上,甚至就是只开药,不开方,病案的病、证、舌、脉,都可以不管不顾,甚至直接用一个西医的病名代替,然后用药,但是它就是没有方(剂)。

    殊不知,中药是特别讲究配伍的,应研究药物配伍后的变化,才能了解古人拟方配伍的作用所在。中医治病绝不是用单味药,而是用方,这个方是要跟随证走的。

    当然,我们用古方不能过于呆板,例如,出现“口苦,咽干,目眩,往来寒热,胸胁苦满,不欲饮食,心烦,喜呕”等症状,就用小柴胡汤,没有就不用——这就完全教条化了。

    因此,中医治病既不是用单味药,也不是用所谓的新药、科研药,甚至一些民间祖传秘方,而是“辨证选方”,或“辨证施治,因证选方,因方遣药”更为恰当。

    百度一小时寻找答案,不如咨询一分钟给你解决问题

    有任何疾病方面的问题,可加WX:lux662 

    ​即可直接一对一免费咨询在线医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关于中医,那些先入为主的错误观念!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xxzg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