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院毕业后,学生的大致去向就是法务、律师、公检法。三个职业各有特点,从大学实习到现在工作,有幸三个职业都体验了一下,讲讲自己的感觉。
1.大四的时候在红圈所实习过,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也是在律所,最深的体会就是累,不只是加班带来生理上的累,还有处理各种琐事带来心理上的累。
加班几乎是所有律师生活的日常,倒也不是老板逼你加班或者是没有活干干坐着,而是活多到不加班根本做不完。当时所在的团队主要从事IPO和并购之类的非诉业务,主要工作就是写法律意见书或是网络核查、法律研究。
以网络核查为例,需要查清公司及其分公司、子公司的受罚涉诉情况,遇到过一家体量巨大的公司,光分公司就有近一百家,还要分一家分别检索工商、税务、环保、食药监、外汇、海关等有无受罚情形,另外还有公司权证是否属实、有无涉诉,做了三天通宵才算做完。老板有逼着你做吗?没有,最多就问一句进度,但是你敢不加班吗?不敢,因为不加班真的做不完。
相比之下,诉讼业务反而稍好点(只是相比之下而已,其实并没有多好)。每天在文书工作之外和当事人打交道、了解案情、解释法律、在当事人怒斥世道黑暗的时候跟着附和强颜欢笑,另外当事人每次将案情讲得跟跟说书一样,除了小部分案件事实外还要夹着大量的个人情绪,往往一个小时就能开完的会,两三个小时都不见得能打住,虽然算不上体力活也不太费脑,但是balabalaba的听一下午真的是心累。
2.大二时在检察院的法律政策研究室实习,与公诉这类业务部门的忙碌不同,像法律政策研究室的这种偏向辅助的科室更为清闲一点,日常多是写写报告,组织学习等,遇上个别情况才需要加班的。
在法院、检察院工作的话,是否加班、工作量大不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工作的岗位和级别,公诉、民庭刑庭、执行等这类直接接触案件的部门自然免不了巨大的工作压力和工作量,而其他偏辅助类的科室甚至可以过上朝九晚六的生活。
3.从律所离职后,到了现在的公司的当法务,在公司里法务岗通常是较为弱势的部门,通常会被拉去背锅。法务的地位如何完全看高层的态度如何,如果遇上高层不重视业务合规的话,业务部门完全不会理会法务的意见;但是,反之如果高层过于重视业务合规的话,业务部门会事无巨细都来咨询法务,届时出事的时候就会说“当时问过xxx说没问题的哦”。
4.以收入而言的话,公检法的收入起伏会更小,经过几年司法改革后在一线的地市公检法的起薪一点不比律师低,而且还有各种公务员体制的隐形福利,此外直接接触案件以及与各种律师打交道,同时提升业务水平和积累资源,之后再跳出来做律师对于无资源无人脉的同学而言也是一种曲线救国的办法。
而公检法的缺点也很明显,发展的天花板太明显了。体制内的编制通常是一个萝卜一个坑,老人走了新人才有机会,而且体制内领导的赏识、机遇等比起自己的能力更重要。尤其现在实行员额制,如果无法入员的话未来的职业发展也变得十分崎岖。
5.伴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律师业在不同业务方向涉及越来越广,以非诉业务为例,包括资本市场、房地产、私募股权投资等,如果以资本市场再细分还可以分出海外上市、境内上市、发债等,每一个看上去都是资金密集型。这给很多刚入行的新人带来一种误解,认为律师是非常高大上的职业,收入也一定不会少。实际上,业务的高大上和律师收入如何没有太大的关系,与律师收入直接挂钩的是律所的薪酬模式、所处地域以及宏观的经济环境。
国内主流的收入模式主要是提成制和固定薪酬制。入行几年后,律师都要面对案源的问题。在提成制下,律师为了提高收入,自然要早早的开拓自己的案源,而固定薪酬制下看似律师只是白领,但是入行几年后没有自己的案源为律所创收的话,也谈不上升职加薪了。
律师本质上是贩卖时间的工作,幸苦意味着业务,业务意味着收入,笃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相信付出自己的精力就能有回报的人会更适合律师职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