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台湾知名咨商心理师许皓宜老师新作《情绪寄生》一书。她在书中提到,我们一生都在和自己的情绪搏斗。情绪愤怒时,得要控制自己,不要伤到所爱的人。情绪低落时,要想尽办法走出低谷,寻找好好活着的理由。情绪在每个人身上,都以一种独特的形式存在,却依着各种千奇百怪的模样,影响着我们的人生。
为什么我想分享这本书呢?因为过去的我是个刻意隐藏情绪的人,尤其遇到不开心或不公平的事,即使内心非常生气,表面上還是隱忍下来,这个不表达并不表示自己接受这样的现状,而是刻意「忽略」了自己的情绪。事后,我发现自己就像一座火山,当岩浆中的气体压力累积到一个程度,火山就爆发了。最后,爆发的威力,体现在说话时伤到别人的心,搞得最后自己也不开心、有些遗憾。
这本书给我一个很好的指引,在与人互动时,如果没有先觉察自己的情绪是什么?很可能就会把焦点放在「为何他要这么对待我」的执着,让自己陷入更深的痛苦或是更无力的关系纠葛,便忽略了思考「我为何让他这样对待我」,正因为不懂得觉察,往往让我在与人互动及人际关系上倍感挫折。
感觉你的情绪是什么?
这本书使我想到以前上过一堂课:「感觉你的情绪」,课堂上,老师建议我们做一个练习:每一人分别经历4位同学,彼此相视而对,维持2分钟。我经历从一开始的尴尬不自在,到坦然接受当下,可以和同学轻松相视不做多想。
这样的练习后,我思考为什么一开始会感到尴尬不自在?思考为何会有这样的情绪?因为过去我也曾和儿子玩过类似的游戏,我们相视不能笑,先笑出来的便输了。同样是眼睛相视的游戏,先撇除关系和熟悉度不说,我们当下的情绪或感觉,有没有承认或接受自己有尴尬的情绪?如果承认或接受它,是否尴尬不自在的程度会越来越平缓?有没有可能「承认或接受」是这游戏间最大的关键?这样的自我承认或接受,是不是老师说的「察觉」?
找回你的情绪,活出自在的人际关系
另外,情绪若是人我之间的连结,是否在日常生活,我们早已「忽略」了自己的感受?有沒有更多可能是压抑、忘了该如何适时表达?诚如课程上老师说的:情绪没有对错,只是我们能真实地透露自己情绪的有几个人?还是刻意压抑情绪的人居多,导致人我之间充斥着疏离不坦白?甚或从中产生更多误会?
你呢?是否有过和我一样忽略了自己在情绪表达的经验呢?是否和我一样曾被他人的情绪寄生了呢?
总结
1.先觉察自己的情绪,思考为何我会有这样的情绪,找出背后原因。
2.觉察情绪后,承认和接纳情绪也是认识自我的一环,对自己更了解,日后对他人的应对会更成熟。
随时观照情绪的自我察觉、自我管理,才能做出相对应且适宜的人际互动!
微信_沂青Eunice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