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太关注孩子,要多关注一下自己。”今早上直播课的学习是从晓平老师的这句话开始的。
一个妈妈一上场,晓平老师就注意到她的问题,主要是关注孩子过多,以至于让孩子没了自由空间。隔着屏幕,就可以感觉到妈妈与闺女的隔膜。闺女看样子不过十来岁的样子,可是母女的沟通交流里,可以明显感觉到母亲的卑微讨好,女儿的厌烦不耐。
晓平老师认为问题出在妈妈身上。一针见血地指了出来。为此,晓平老师与女俩来了下互动。他让妈妈抱着屋里的一盆花,尝试抱一会儿。在此期间,他与小姑娘沟通。小姑娘的语速很快,给人感觉很利索。晓平老师问小姑娘她对妈妈的感觉,夸姑娘悟性好。然后让她模仿说出来自己不能接受的妈妈平时对她所说的话。因为小姑娘说有很多,晓平老师就让她模仿三句,小姑娘然后就模仿的最像妈妈日常的是第一句:你麻溜的去写作业!尖着嗓子,拖着长音,简直不要太像!我忽然像是看到了平日的自己,不也是如此对儿子咆哮吗?
晓平老师问小姑娘知不知道学习是自己的事情,小姑娘当然知道。晓平老师又问:两个小时的作业,你最快可以多长时间完成?答:一个半小时。又是一句表扬。然后晓平老师让小姑娘问小姑娘可不可以替妈妈抱下花盆,小姑娘说可以。然后上手抱过花盆并直接放在了柜子上。其间妈妈喊:“小心点儿!”
我们都注意到了,妈妈对孩子的不放心及过分关注。所以,她的问题不言自明。这场母女俩的展示生动告诉手机前的我:过分关注孩子,会累了自己,也窒息了娃……
谢谢晓平老师,不愧是资深家庭教育专家!
第二个与晓平老师连麦的是母女三人。主要是大女儿在于老师沟通,反映的主要问题是爸爸过于严厉。两个孩子很优秀,严父慈母,妈妈很上进,爸爸很严格,有时就忽略了孩子的感受。怎么办呢?晓平老师建议小姑娘以书信的方式跟爸爸沟通。先夸爸爸,一二三罗列爸爸的优点,最后婉言表达自己的委屈与诉求。晓平老师说:“你这样每天给爸爸写一封信,妹妹不会写字,可以在信上画上可爱的笑脸,慢慢爸爸就会在你的书信里变好了。”小姑娘不知道会不会按照晓平老师的指导去做,但是,我感觉真要做了,我想应该不会有哪个爸爸可以对孩子的夸赞及最后可怜兮兮的诉求无动于衷吧?
“你不可能改变别人,唯有改变自己。让自己变得温暖,温暖可以改变别人”——这是晓平老师今早上让我印象深刻的第二句话。
知行合一很难。接受并认可上面所述的两句话,早饭时,我看俩小的吃完饭,说:“今天咱们娘仨开一个小型家庭会议哈……”我尝试放手,释放自己,解放“神兽”。
俺们娘仨各自诉说自己的假期学习生活诉求,果然,平等沟通的效果很是理想,没有对抗。沟通的重点是家务共享,学习自治,基本达成共识。
然后,闺女刷锅,儿子擦洗窗扇,我负责拖地。各自行动——
午休,计划三点起床,我和闺女成功践行约定,儿子遇到挑战,三点二十很是不情愿地从床上挪到了椅子上。三点三十二,他趴在了桌子上继续呼呼大睡,按照约定,延迟起床,下午半个小时的手游时间要取消的。我说让他准备好了找我领下午的学习任务,他“哼”了一声,一个小时过去了,还没动静。
看来,很多时候,很多道理,真的是知道却难以做到,毕竟,做到会让人不爽,谁愿意主动找不爽感受呢?愿意的,终将成为“王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