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后半叶的心理学,比如认知革命,人工智能,认知心理学等,很大程度上都在证明一个在今天看起来像是常识的结论:人们头脑中的想法,很重要。
你可能会说,废话。谁不知道想法很重要啊。
但我想说,你仍然可能在某些时候,低估了它的重要性。
比如,你觉得想法和现实哪个更重要呢?
如果想法和现实之间出现不一致,你更关心哪一个呢?
你多半会关心现实。
比如,我喜欢一个人,现实是他不喜欢我。
比如,我想进一家世界500强的大公司,现实是面试官刷掉我了。
即使我头脑中有再多好好工作的想法,人家就是没有录取你,你又改变不了现实。
但我要说:不对!有的时候,想法是可以改变现实的。
这不是心灵鸡汤,天方夜谭。
这是每天都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情。
举一个经济学的例子。
经济好坏是现实。
它有具体的指标,比如股市指数,是客观的。
可这些数字的涨跌取决于什么呢?
它取决于多数人的想法。
如果大多数人相信一支股票会涨,那么这支股票一定会涨。
为什么?
因为大家都抢着买。
买的人多,价格就自然涨上去了。
反之,如果大家都相信一支股票会跌,它一定会跌。
因为大家都会齐刷刷地抛售。
跌到一些人相信见底了,开始接盘了。它就真的稳了。
心理学中,这叫自证预言。
如果你在炒股,除了研究市场环境,一家公司的经营状况之外,最好了解一下人们是怎么想的,人们对市场的情绪如何。
即便是这家公司经营得好,但是大家是否相信它经营得好。
这不是没有用的东西。
大家相信什么,很有可能就会发生什么。
你的想法可以影响甚至决定现实。
你可能会问:想法如何影响甚至决定现实呢?
很简单,通过你的行动。
很多人以为,买卖股票只是受到股票市场的数字影响。
他们是被动的。
但这不是事情的全部,它只是故事的一半。
故事的另一半是:你买卖股票也影响了股票市场的数字变化,你是主动的。
选择买入或者卖出一支股票,你的行动也在向市场释放一些信息。
它们或多或少能够影响现实。
每个人都在通过行动创造现实。
但常常自己意识不到。
如果我头脑中有一个想法:我很差,我是个一事无成的失败者。
它就会导致一个行动。
我很有可能在面对一个任务的时候,什么都不想做,只想躺着刷剧,玩游戏。
时间过去了,我用一系列的行动创造了一个一无所获的现实。
我就想:你看,我早就说过吧,我是一个一事无成的失败者。
我认为自己是一个失败者,这是我的认知。
我玩了一晚上的游戏,刷了几个小时的剧,这是我的行为。
连接这两个的,是另外一个变量,叫做情绪。
当我认为自己失败的时候,我就会产生一种叫做抑郁的情绪。
伴随这种情绪出现的,有无力感,失去兴趣,精力减退等,从而没有力量去面对本该完成一个任务。
把这三个部分连起来,就成了一个循环,叫做向下的螺旋。
我们经常陷入螺旋而不自知。
这是抑郁最可怕的地方,只要开启就停不下来,越陷越深。
我有了这样的认知,就会产生相应的情绪,接着开始自暴自弃的行为。
这些行为导致更糟糕的现实,进一步强化了原来的认知。
认知又产生情绪。
情绪又导致行为。
行为又塑造认知。
……
无限循环。
很难从内部打破这个螺旋。
幸运的是,最近100年中,心理学家探索了一些改变的方法。
上面提到的三个变量:认知,行为,情绪。合在一起,叫认知三角形。
它是三个相互关联,又彼此影响的心理变量。
分析一个人的心理过程,三个变量是基本的工具。
生活中的心理现象千变万化,仔细分析起来,都可以看到这三个变量的交互影响。
在这三个变量中,情绪和行为我们最熟悉,也最容易观察。
相对最不易察觉的,是认知。
不是因为它藏得深,而是它太浅太自然了。
人们无时无刻不在产生想法,太常见了,反而让人觉得是顺理成章的,自然而然的。
所以意识不到。
阿伦.特姆金.贝克,认知疗法的创始人,打过一个比方,说:认知就像呼吸。人们很少有意识地呼吸,但其实每时每刻都在呼吸,认知也是一样。
而认知,是三角形中最重要的顶点。
我们要常反思它的影响。
我觉得我做不好一件事,这是一个想法。
有了这个想法后,我会很紧张,担心自己做不好。
于是做起事来束手束脚。
结果真的没做好。
我担心自己会失眠,这是一个想法。
有了这个想法后,我变得很紧张。
在焦虑的情绪下,我真的睡不着。
我认为一个人不喜欢我,有了这样的想法后,每次我见到这个人,都会生出一种仇视和敌意。
就会用不友好的态度对待他。
久而久之,对方真的不喜欢我了。
每一次出现这种结果,我们就会说:你看,我的想法没错。事实就是如此。
事实就是如此吗?
真相是:事实是会根据你的想法变化的。
它变化的过程永远在和你的想法,情绪以及行为这个认知三角交替影响。
所以,每当你给自己说:事实就是如此的时候,记得提醒一下自己:我这一刻的想法,情绪和行为正在和现实交替影响,最后制造出了和想法一样的现实。
也许我应该看一看我的想法。
这样就可以从习以为常的状态里跳出来,看清现实是怎么发生的,我的想法在其中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你可能会想:既然知道了这样的规律,那么我可不可以利用这个规律,利用想法,去制造那些对我有用的现实?
如果我相信自己是一个优秀的人,那么这个想法会不会让我在情绪上干劲十足,在行动上积极进取。
最终真的让自己更优秀,更成功?
没错,这的确是一种自我提升的方式。
但这是心灵鸡汤的说法。
真的做起来,根本没那么简单。
我们的大脑里并不存在一个开关,可以按一下就改变我们的想法。
我对自己说:从现在开始,我相信自己很好。
我就真的相信了吗?
不一定。
我心里认定自己不好,我没法自欺欺人。
不管我怎么对自己说“我很好,我很好,我很好“,我还是很难真的控制自己的认知。
所以,我们认识这条规律,不是为了立刻改变我们的想法。
而是让我们意识到,我们的头脑有这样的规律。
需要关注我们的想法,先看到它,然后去研究它,最终改变它。
想要改变自己吗?
那就先从停下来注意自己的想法开始吧。
网友评论